行了一段路時。絹兒終想起了。一時臉色微變。張口欲言又止了半天。不知該說不該說。
張家娘子見絹兒表情一驚一乍,倒是很奇怪,便問道:“可是有甚底心事?”
絹兒幾分猶豫之後,便小聲道:“突然想起原在家曾聽人說過一個騙人的故事。”
鄧大娘道:“你這女兒,活像葫蘆裡的豆子,倒一下只出一粒,甚底騙人的故事你說道一番,也好解這途中枯乏。”
絹兒說的故事來自於一本她曾看過的古代騙術譯本,雖詳細內容已記不得,但大體內容卻還能說出,只是在說出口時,她有心想著用什麼口氣或語言說這故事,才符合如今年齡身份,故有意結結巴巴,敘述混亂的說。
故事說的是城裡有個人叫曾三,他為人痴蠢,以掏下水溝為生。家裡只有一個老母親,家貧勢單,一直未娶妻,卻不料有一天路上遇見一位婦人與他搭話,說無處可住能否暫住他家。曾三同意,便把婦人引回家。吃完飯,婦女便與曾三母親說願意為他家媳婦,並說帶了一些錢兩,可以作本錢,還可以幹縫補的活計。
曾三母子自然高興答應,當天便娶了那婦人。過了幾日,婦人拿出自家的錢叫曾三去買布,要給曾三母親做一身新衣服。曾三自然洋洋得意,便前往布店裡買了二片青布回來。誰料那婦人趁人不注意,將青布分別剪去些,便對曾三說:買回的布是碎布,被布店欺負了。
曾三聽了,便去換布。自然店家不願,雙方爭執起來,因店家怕壞了名聲,只得重新剪了布給曾三。誰料這新剪回布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