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
“哦?”
一聽鄔思道這般說法,四爺的眉頭不由地便是一揚,顯然是想到了箇中之奧妙,只是一時間難以思量萬千,自不免便有些個犯起了躊躇。
“王爺可是在擔心陛下會有所阻礙麼?”
只一看四爺那等猶豫的樣子,鄔思道便已猜出了其心中的擔憂之所在,不過麼,卻顯然並不怎麼在意,隨口便點了出來。
“嗯,確是如此,小王與仁親王素來不睦,驟然幫其出頭,於理怕是有所不合,老三那廝素來多疑,難保其不胡亂行事了去。”
四爺點了點頭,很是坦然地便將心中所思道了出來。
“王爺過慮了,正因為陛下多疑,故而王爺才有機會,至於仁親王麼,王爺既是接連出手幫忙,他也自不好強行阻攔王爺之復出,所差者,無外乎緊要如何罷了。”
鄔思道不以為然地笑了笑,一派風輕雲淡狀地便道破了根底,言語雖是平和,可內裡卻滿是自信之意味。
“嗯,也罷,那就相機行事好了。”
四爺將鄔思道所言反覆地咀嚼了一番,心下已是瞭然,也就不再多遲疑,面色凝重地便下了最後的決斷……
誠德五年三月初二,帝下詔將弘晴所上之本章公諸於眾,詔令諸般臣工商議此事,並定於三月十五日早朝時議決之,訊息一經傳出,朝野為之轟動不已,贊成者有之,反對者也有之,眾說紛紜不定間,三月初三之《京師時報》突然刊發了本章之摘要,上有四阿哥親自撰文之評論文章,更有數名京師大儒載文其上,言辭灼灼地對弘晴展開了猛烈之抨擊,不單從道德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