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益烈》專電:東方通訊社六日漢口電雲、京漢鐵路之同盟罷工工人組織決死隊、因破壞劉家廟附近之軌道數十條、遂與武裝之軍起衝突。
在這場衝突中工人被打死30多人,傷了200多人,中外震驚。
上海的報業紛紛報道此事,譴責北洋政府的暴行,尤其以租界內的報紙最為活躍。
對比先前有關孫悟空的討論,不由得讓人唏噓。
此時的林子軒並不在上海,,而是回到了老家祭祖,作為家族的長房長孫,結婚之後回老家祭祖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林家的老宅位於無錫西城的林家灣,這裡是林氏宗族的聚居地。
這是林子軒第一次回到老宅,林家所有的家人基本上都從全國各地回來了,幾十口人聚在一起,頗為興旺。
林家的崛起是從林子軒的爺爺這一代開始的。
林家的祖上也曾出過大官,在明朝時顯赫一時,林家的祖先在明代正統初年從金陵遷來無錫,從此落地生根。
太平天國戰亂,李秀成攻打南京時曾取道無錫,導致林家遭遇兵災戰禍,就此家道中落。
林子軒的爺爺林熙泰少年時進入鐵匠鋪當學徒,成年後在外給人當賬房先生、當師爺,勉強養家餬口。
當時上海正式開埠,中外貿易的中心逐漸從廣州移到上海。
外國商品和外資紛紛通進長江門戶,開設行棧、設立碼頭、劃定租界、開辦銀行。
上海從一個不起眼的海邊縣城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
和其他無錫人一樣,林熙泰抱著一腔熱情前往上海淘金,先是在別人的錢莊中做工學習,後來開辦了自己的錢莊,這是林家崛起的第一桶金。
有了資金,林熙泰在上海經營蠶行,回到老家無錫創辦了一家小麵粉廠。
這是林家的兩大支柱產業。
小小的蠶行經過多年經營後變成了**印染廠,旗下有四家紗廠,兩家染廠,成為上海紡織行業的龍頭企業,有紡織大王的美譽。
而興茂麵粉廠已經在上海、無錫、漢口等地開設了十二家分廠。
此外,林家還涉足金融和建築行業。
不僅在全國各地開設錢莊,還在上海創辦了林氏商業銀行,在無錫和常州建造了幾十座橋樑,在無錫郊區還有一座龐大的園林,稱為林園。
林熙泰有三個兒子和五個女兒。
大兒子林伯清繼承了紡織行業,二兒子林伯明繼承了麵粉廠,三兒子林伯仁從政,在天津政府裡任公職。
五個女兒基本上都嫁入了豪門,有三個在蘇州和無錫,另外兩人在上海。
這就是林子軒記憶中的家族譜系,如今林家的第三代男丁有六人,他是長房長孫,自然備受關注,其他外甥之類的還有不少。
在無錫郊外的林園內,幾十口人熙熙攘攘,非常熱鬧。
林子軒不怎麼習慣這種生活,但交際應酬總是免不了的,於是便帶著馮程程四處走動。
“祥榮,你這兩年名氣可是大的很,三叔在天津衛都聽得耳朵起繭子了。”林伯仁笑著說道,“什麼時候來天津一趟,不少人都向我打聽你呢,你來了,三叔也有面子。”
“一定,有時間一定到天津看三叔,我還沒到北方去過呢。”林子軒賠笑道。
“程程是在北平上的學,對北方熟悉,讓她帶著你,不會迷了路。”林伯仁打趣道。
林伯仁久在官場,為人較為圓滑,林子軒名氣大,他在官場也能用得上,有這麼個侄子,倒是省了他不少的工夫,自然刻意籠絡。
林家第三代是“祥”字輩,林子軒的名字叫做林祥榮,字子軒。
兩人聊了一些天津和北平的時局,林子軒便告辭了。
林伯仁望著林子軒的背影,心中頗為不解。
他當初在上海上學的時候就住在林公館,可以說是看著林子軒長大的,從來沒發現林子軒對文學感興趣。
沒想到這個侄子留學回來之後竟然成了家,天津的一些學者對林子軒頗為推崇。
要不要把自己那兩個不成器的兒子也送到國外留學呢?
因為林子軒的名聲,在家族中可謂是出盡風頭,處處受人誇讚,搞得他都不好意思。
特別是林家其他的孩子,女孩子還好,對這位堂哥或者表哥崇拜不已。
但男孩子就一臉怨念了,因為總是拿他們和林子軒相比。
按照後世的說法,林子軒就是那個“別人家的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