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9部分

讓中國讀者知道在蘇聯國內並不是所有人都歌頌蘇聯,也有清醒的人看到其中的問題。

這套蘇俄叢書的出版也算是“不合時宜”,但正因為不合時宜,才更有價值。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有光明就有黑暗,一味的歌頌,或者一味的批判都不夠全面,想要認清楚這個世界就不能只看一面。

林子軒要做的就是把陰影的那一面展示給人看,因為有太多人關注光明瞭。

和扎米亞京的預想不同,這套叢書和林子軒的序言一經出版,便熱銷起來。

扎米亞京低估了中國讀者對於蘇聯的興趣。

剛好,胡拾引起的討論餘熱未消,中國讀者對蘇聯的熱情未減,他們雖然不能親自到蘇聯看看,卻能從書籍中尋找答案。

還有一個原因是蘇聯的文學作品在中國並不多見。

大多數讀者都是透過報紙和中國學者的遊記來了解蘇聯的情況,包括一些零散的翻譯作品,這是因為無論是北洋政府還是上海租界當局都嚴禁蘇俄書籍的出版。

林子軒的這套書籍之所以能夠出版是因為書籍的內容並非是讚頌蘇聯。

在讀者看來,這套書籍和他們以往看到的不同。

他們以往看到的都是歌頌十月革命的報道,讓他們熱血沸騰,這套書籍則大多是冷靜的批判,描述了革命中發生的諸多問題。

他們還從中認識到了一個不一樣的高爾基。

連高爾基都跑到國外去了,那這個蘇聯好像真的有問題。

同樣的,這套書籍受到了不少人的抨擊,他們認為這些作者都是蘇俄的反叛分子,自然會說蘇聯的壞話,而高爾基只是到國外療養。

但高爾基的確批判過蘇聯,發表過那些不合時宜的言論。

於是,一場有關高爾基有沒有批判過蘇聯的話題在中國爭論開來。(未完待續。)

第三百三十二章 千古大案

這次的爭論其實沒有什麼意義,不過是口舌之爭。

林子軒拿出西方媒體對高爾基的報道,他們會認為這是西方媒體對高爾基的誣陷。

即便林子軒找到蘇聯的學者證明高爾基的確寫過攻擊十月革命的文章,也不會被當成證據,或許會說是林子軒找來的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