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3部分

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

這些人就是作家。

國際筆會之所以定下這個主題。和中國要參加國際筆會有很大關係。

經過數年的發展,國際筆會在歐美等國設立了分會,它想擴大規模和影響力就需要朝著亞洲發展,印度和中國都是東方的文明古國。

中國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林子軒只是恰逢其會。

即便沒有林子軒,過幾年國際筆會仍然會邀請中國,他的出現把這個時間給提前了。

所以說,這次的議題就是討論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國家的文學狀況。

如此有利於其他國家同意中國加入國際筆會的申請。

原本一切都沒有問題,但由於《1984》的出版。在世界文壇掀起了一場風暴。

蘇聯作家高爾基在義大利發表鄭重宣告,呼籲各國抵制《1984》這部小說,因為小說影射了蘇聯領導人,嚴重歪曲了蘇聯的偉大革命,是一種極端不負責任的行為。

高爾基在世界文壇具有不小的影響力,他和不少西方著名作家都是朋友。

法國的羅曼羅蘭和紀德支援高爾基,他們還沒有去過蘇聯,但他們對蘇聯懷有憧憬之情。

這很容易理解,和魯訊一樣。作家在自己的國家往往扮演著批判者的角色,也就是看自己的國家,或者看西方文明不順眼,認為西方文明存在著種種弊病。

因此他們特別嚮往蘇聯的革命。打倒和推翻一切,重新來過,這需要多麼大的氣魄啊。

作家就是這樣。總想著改變世界,卻又沒有能力做出改變。只能在小說裡幻想改變世界。

蘇聯的革命聽起來很美,讓不少想要改變世界的西方作家心嚮往之。

然而。一旦讓他們在蘇聯住上一段時間,瞭解了蘇聯的真實狀況,就會幻想破滅。

紀德在1936年前往蘇聯,幻想破滅後寫了《訪蘇歸來》,毫不客氣地批判蘇聯。

由於高爾基的宣告和對於蘇聯的態度,各國的作家們分成不同的陣營。

這件事算是今年世界文壇的一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