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奇特的地域色彩。
這些人的散文各有特色,有文化、有歷史、有情懷、有感悟,包羅永珍,熔於一爐。(未完待續。)
第三百零六章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
北平還是那個北平,不過林子軒已經不是以前的林子軒了。
這麼說是因為林子軒的名氣變大了,受到了更多的關注,最明顯的是各人對他的態度。
林子軒第一次見梁啟朝的時候被訓了一頓,就像老師對學生一樣,講了一通大道理,把他和徐至摩放在了同一地位。
這樣做並沒什麼錯,他和徐至摩是同學,在梁啟朝面前算是晚輩。
無論雙方的觀念是否有分歧,但禮不可廢,該聽的教訓還是要聽,尊老是中國的傳統。
這一次,梁啟朝雖然仍舊說了一堆大道理,卻和藹可親了許多,甚至會不時詢問林子軒的意見,特別是有關西方社會的問題。
此時梁啟朝已有五十多歲,浮浮沉沉數十載,有種看透一切的滄桑感。
想當年他們那批人公車上書,拉開了維新變革的序幕,是那個時代的進步青年,改革派。
時代變遷,幾十年過去,在如今的進步青年眼裡,梁啟朝成為了不折不扣的保守派。
這幾年,他一直在天津和北平兩地奔走,宣揚傳統文化。
1918年,梁啟朝前往歐洲考察,經過一年多的觀察,他得出了一個結論,他認為西洋文明已經破產,拯救世界還要依靠東方文明,主張極力發揚傳統文化。
於是,他從一箇舊世界的批判者,成為一箇舊傳統的提倡者。
在這方面,他和林子軒有共同的認知。
他願意提供自己的私人藏書供林子軒使用,無論是印刷出版還是翻譯都行。只要是宣揚傳統文化他就支援。
梁啟朝把林子軒叫過來主要是因為蘇聯的問題。
他是個堅定的仇俄派,擔心林子軒太年輕。到蘇俄一趟被蘇聯人同化,特意叮囑一番。
“我活了這麼多年。看明白一件事,那些西洋人沒有一個真心幫咱們,都有私心,總要從咱們手裡搶走點什麼。”梁啟朝總結道,“不要相信他們,咱們還是要靠自己。”
林子軒點頭答應。
這個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特別是國家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