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地說道:“我很喜歡來這兒,看著杏黃色的佛寺,青蔥的山麓,聽著和尚誦經的聲音和佛塔銅鈴的聲音,明淨而通透。尤其是在這裡讀書,內心感覺十分的寧靜幽遠。”
“這麼冷清,義隆不覺得寂寞嗎?”綺雲微微側首,看著他俊雅的臉龐。
義隆看著綺雲清瘦的臉龐,應道:“在我十歲之前,我感覺世界只有我一個人。自從你來了後,我便不再感到寂寞。”
停了一瞬,他接道:“自你流落關中,我後來有一種感覺,就是你一定不會有事的。但自從我把你從白雲山接到建康以來,總見你悶悶不樂,讓我很不安。雲兒,你是不是……過去的事總得要放下才是。”
綺雲轉頭不再看他,伸出手去,接住落下的晶瑩雪花,有些涼意。雪花落在她的掌心,漸漸消融成水,她幽幽嘆道:“世間的萬事萬物,如若像這雪花般純淨明澈,就好了……”
義隆看著她秀眉微蹙,清顏勝雪,心內不禁湧起一聲嘆息。
二人靜默了一會兒,只聽見白雪簌簌地下著,藥師佛塔飛簷下的銅鈴聲忽盛忽淡,似琵琶輕鳴,空靈悅耳。綺雲聽得心也逐漸變得柔軟起來,嘴角含著淺笑,對義隆提議道,“此處景色絕佳。義隆,你素來文史皆通,不如賦詩一首,方不負眼前所見之美景,如何?”
義隆笑道:“綺雲有命,義隆必定從之。”想了想,詠吟道:
崇堂臨萬雉,層樓跨九成。
瑤軒籠翠幌,組幕翳雲屏。
階上曉露潔,林下夕風清。
蔓藻嬛綠葉,芳蘭媚紫莖。
極望周天險,留察浹神京。
交渠紛綺錯,列植髮華英。
綺雲有些訝異道:“義隆,這詩美則美矣,但卻似春天景陽樓的景色。這詩好像並不是應景而作。”
義隆含笑不答,只是瞅著她,脈脈如訴。綺雲,你可知道?在我心裡,你若安好,便是春光明媚,冰融雪散。我吟詠的不是我眼前的景物,而是我心中的景色。
忽聽一個聲音傳來,“好一句‘階上曉露潔,林下夕風清’好詩,好詩!能聽到王爺如此綺思妙句,今日真是有幸哪!”
二人循聲望去,卻見兩人頭戴斗笠,身披大氅,正站在景陽樓下。義隆見了二人,有些欣喜道:“範兄、裴兄,幸會幸會。”正是范曄、裴松之二人。
范曄和裴松之上了樓,忙恭身向義隆行禮道,“王爺,我們來晚了,待會兒要怎麼罰都聽王爺的。”義隆笑道:“二位來得不晚,而是義隆來早了。”
二人見了義隆身邊的綺雲,其中一個溫和儒雅的中年人讚道:“冰清玉潔,散朗飄逸,有林下之風。如此佳人,便是王爺常說的灼華郡主吧?”義隆含笑點頭,“正是。”而另一個前額有個疤痕的年輕人則上下打量了綺雲一番,並不做聲。
綺雲上前對二人行了一禮,“見過兩位先生。”二人忙稱不敢。
義隆見人來齊了,便邀請一齊往景陽樓內入座。義隆笑著對綺雲說道:“這雞鳴寺景陽樓的素菜最是有名的。綺雲,你等會兒不妨多嘗些。”綺雲微笑頷首。
二人見宜都王看灼華郡主之時,溫雅內斂卻又脈脈柔情,皆心中雪亮,卻並不點破。
入了席,義隆指著那儒雅的中年人向綺雲介紹道:“這位是裴松之裴先生。先生八歲時,就學通論語、詩經,博覽文籍。父皇曾讚賞他有廟廊之才,曾委任為皇上的師傅。
他又指著額上有個疤的年輕男子,說道:“這位便是大名鼎鼎的范曄,現為義恭的冠軍參軍。他也是從小好學,加上天資聰慧,尚未成年,便能博涉經史,善寫文章而聞名江東。”
綺雲聽了,忙站起身來,“兩位盛名遠播。今日,能結識兩位學界泰斗,綺雲何幸?”
裴松之慌得也站起身來,說道:“時常聽王爺說起郡主,見識非凡。今日識得,有幸之至。”而范曄閒閒地起身,神情則有些倨傲。
綺雲笑道:“那是義隆的謬讚,先生切莫當真。”
義隆指著范曄,對綺雲說道:“我記得小時候,你曾經勸說我,要我編寫一部東漢史書。范曄他精通經史,而且文章綺麗凝鍊,必能為我完成雲兒你小時的心願了。”
范曄聞言,隨便作了一揖,道:“範某正打算以《東觀漢記》為藍本,對其它各家的撰著博採眾長,斟酌取捨,將撰寫一部後漢書。不知郡主有什麼高見呢?”
綺雲問他,“範先生,自古史書有編年體和紀傳體兩種。您打算用什麼體裁來寫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