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儲光羲曾用“朝生美無度,高駕仕春坊”的詩句讚美他。開元十九年,擢任門下省左補闕(從七品上),職掌供俸、諷諫、扈從、乘輿等事。阿倍仲麻呂擔任這個職務,使他在宮廷中經常有接觸唐玄宗的機會,因而他的學識進一步得到器重,以後不斷升官晉爵。
阿倍仲麻呂不僅學識淵博,才華過人,而且感情豐富,性格豪爽,是一位天才詩人。他和著名詩人名士,如李白、王維、儲光羲、趙曄、包佶等人都有密切交往。
當阿倍仲麻呂歸國前夕,王維贈給他的送行詩《送秘書晁監還日該國》,充分表達了他們兩人的深厚友誼:積水不可極,安知滄海東。九州何處遠,萬里若長空。向國惟看日,歸帆但信風。鰲身映天黑,魚眼射波紅。鄉樹扶桑外,主人孤島中。別離方異域,音信若為通。王維還專為此詩寫了很長的序文,熱情歌頌兩國友好的歷史以及阿倍仲麻呂的過人才華和高尚品德。
學業成就之後,阿倍仲麻呂眷戀鄉士之情未嘗稍減。開元二十一年,仲麻呂曾以雙親年邁,請求歸國。因唐玄宗皇帝挽留,未能實現宿願。
這次以藤原清河大使為首的倭國第十一次遣唐使到達長安。其副使吉備真備是和阿倍仲麻呂同時入唐留學的好友,久別重逢,自然不勝感慨,於是阿倍仲麻呂又動思歸之念。翌年,遣唐使事畢將歸時,阿倍仲麻呂請求同歸。這時阿倍仲麻呂入唐已經三十七年,是五十六歲的老人了。
唐玄宗感念他仕唐幾十年,功勳卓著,家有年邁高堂,割愛允求,並任命他為唐朝回聘倭國使節。任命一個外國人為大唐使節,歷史上是罕見的,這說明阿倍仲麻呂是如何得到朝廷的器重和信任。
阿倍仲麻呂獲准回國的訊息傳出以後,長安朝野人士,紛紛送別,依依不捨。素與阿倍仲麻呂交好的詩友們,懷著惜別的激情,揮筆作詩贈別。詩境深遠,親切感人。阿倍仲麻呂也以十分激動的心情寫了《銜命還國作》的動人詩篇,贈答友人:銜命將辭國,非才忝侍臣。天中戀明主,海外憶慈親。伏奏違金闕,騑驂去玉津。蓬萊鄉路遠,若木故園林。西望懷恩日,東歸感義辰。平生一寶劍,留贈結交人。阿倍仲麻呂在詩中抒發了他留戀大唐,惜別故人和對唐玄宗的感戴心情,意境深遠,感人至深。
PS:歷史上阿倍仲麻呂回國的時候應該在十月,不過書中的情節需要稍微提前了一些,並不影響閱讀歷史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