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本名馮元一,是被******總理譽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的嶺南著名軍政領袖--冼夫人的第六代孫。他幼年時入宮,由高延福收為養子,遂改名高力士,受到當時女皇帝武則天的賞識。在唐玄宗管治期間,其地位達到頂點,由於曾助唐玄宗平定韋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亂,故深得玄宗寵信,終於累官至驃騎大將軍、進開府儀同三司。
如今高力士已快古稀之年,比李隆基還大一歲,因家族沒落十四歲時隨李千里進奉入宮,深受武則天的賞識,常在她身邊供奉。二十三歲那一年第一次見到還是臨淄王的李隆基,共同經歷了數次宮廷政變和官場風暴,日月穿梭一晃已經相伴過去了四十五年。
每有四方進呈上奏文表,必先送呈高力士,然後進奉御前,小事便自行裁決。
李隆基常說:“力士應承於前,我歇息則安穩”。因而常止息於宮中,很少出外宅。至於欲求依附,想一睹其風采,以期其在君王前講好話,而輸誠竭力的人很多。
臨近元日大朝,唐玄宗搬回到大明宮宣政殿,高力士忙裡偷閒回到了興寧坊府中,一來和老妻呂氏說說話,其他朝臣元日後能休息幾天,高力士反而要常伴李隆基左右伺奉,沒時間和家人團聚。二來高力士掌管著大唐情報間諜機構的密司監,有些事情需要自己親自處理才放心,這也是高力士深的李隆基信任的原因之一,從不因此專橫跋扈,公中立而不倚,得君而不驕,順而不諛,諫而不犯。
前幾日鹿泉縣甄乾獻上的琉璃寶鏡讓高力士非常的被動,雖然事先知道各地有祥瑞進奉,但數量之多早就不以為然了,沒有想到獻上來的琉璃寶鏡讓貴妃喜笑顏開,李隆基也龍心大悅要賞賜鹿泉縣官員和甄乾。
賞賜已經敲定下來,敕書已經下發到中書省,再有禮部和吏部商議,最後才能到封賞人的手中,整個流程是中書取旨,門下封駁,尚書奉而行之。一個流程下來至少要七八天的時間,現在各個衙門都在準備元日大朝,封賞恐怕要到上元節之後,送到鹿泉縣最快怎麼也要到明年一月底。
甄乾橫空出世讓高力士有點抽手不及,李隆基問到此人時,自己含含糊糊很是被動,這讓高力士對密司監的效率非常的不滿。
高力士坐在書房的圈椅上,懷裡抱著暖壺,桌上的一盞油燈忽明忽暗,臉上陰晴不定,目光盯著牆角陰影處跪著的一人:“起來吧,這段時間河北密司送來的情報越來越少了,是真的沒有事情發生,還是有人故意懈怠,給我查……好好的查,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
高力士的聲音不大,可是牆角跪著之人越發的顫抖起來,跪行了幾步倒頭如蒜:“屬下該死……萬死,這就讓人去查,請公公責罰!”
“責罰!是應該責罰了……”,高力士好像在自言自語,雙手按在桌几邊,目光低垂,掃過桌几上的幾份檔案,“是我懈怠了,從甄乾鹿泉縣獻寶到送進宮中,整整過去了七天,七天之內竟然沒一點訊息,這要是有人圖謀不軌還不打到京城才知道……”。
陰影人一聽立即將頭觸地,整個人像一灘泥癱軟在地上,嚇得再也說不出一句話。
“給你七天的時間,我要知道甄乾身上發生的一切,他和什麼人來往,說過什麼話,做過什麼事情,他有什麼愛好,平時喜歡做什麼……,要一件不落的記錄下來。至於河北密司人員,不中用的該殺的殺,該懲罰的懲罰,不要心慈手軟,明白嗎?”
陰影人如蒙大赦,“謝公公不殺之恩,屬下這就去辦!”
陰影人剛一離開,高力士身後屏風閃出一人,竟然全無聲息,全身上下裹在黑布裡,只露出了一雙銳利的目光。
“你立即親自去一趟鹿泉縣,我想知道鹿泉縣到底發生了什麼?”
“是!公公”,黑衣人沒有問任何問題,閃身消失在書房中。
高力士手指有節奏的敲擊在桌几上,伸手將油燈挑明,臉上露出讓人琢磨不透的疑惑,又拿起一張紙在上面掃了一下。
“琉璃寶鏡……!”
也許這時候高力士心中的疑問只有甄乾才能解答,琉璃寶鏡事情之後,高力士立即派人到西市上打聽,西市上的胡人竟然信誓旦旦的發誓道:在極遠的大秦真的有可以照出人影的寶鏡,不過因為數量極為稀少,就算和大秦做生意的商人也極難見到。
多年的政治生涯讓高力士很難相信胡商的話,可是不相信又能怎麼樣,難道派人到大秦去驗證胡商的話,這顯然不可能,也是高力士懷疑的由來。
高力士很想當面問一問甄乾,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