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威還未遠離,北風捲起地上的殘雪肆意飛舞,透過車廂上的縫隙發出好似陣陣的嗚咽哭泣聲。
李婉兒裹著裘皮,懷裡還抱著一個銅壺,眼簾低垂,像是在沉思、又想在假寐。
“婉兒……在想什麼呢?”
李璀搓了搓手,把身子靠近火盆,這個鬼天氣趕路真不是滋味。
“沒想什麼?”李婉兒口不言心道。
“父王知道你受了委屈,回去後我向皇上說說,看看能不能把出嫁的事情推掉!”
李婉兒臉上滾下兩行熱淚,喃喃道:“為什麼不讓我去死,一死百了,死了就不用嫁給赤德祖贊!”
李璀黯然神傷,望著女兒憔悴的臉心如刀絞,就在一個多月前,吐番赤德祖贊派來使者,大談兩國友好關係,鼓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後給兩國帶來的和平,希望唐玄宗再派一位公主入藏和親,而初步選定的和親人選正是金苑郡主。
李璀不想讓女兒遠嫁吐番,可是一旦確定下來,皇命難為只要沒死就一定要如吐番,和五十多歲的赤德祖贊成婚。
這哪裡是和親,明明是在訛詐唐朝,文成公主入吐蕃,帶去了大批的手工藝品和多種生產技術、醫藥書籍,大大有利於吐蕃經濟、文化發展。接著又是金城公主入吐番,同樣帶去了大批的財物,所謂的和親聯盟不過是暫時的和平,用於麻痺唐朝。
歷史上松贊干布軟硬兼施,最終迫使唐太宗送出公主,這不免令大唐朝廷感到面上無光,於是史官們在竭力淡化這場和親的“被迫性”的同時,還大肆吹捧文成公主入藏後的地位和影響,試圖營造出大唐公主在番邦地位尊崇、眾蠻夷皆景仰拜服的假象。這幕虛假歷史被歷代史官們心照不宣地沿用。
而實際上,文成公主入藏多年,無子無寵,地位平庸,平日如丫鬟般伺候松贊干布的飲食起居,實與那個高高在上、雍容高貴、深受吐蕃人敬重的國母形象大相徑庭。文成公主的一生相當不幸,她在遙遠的番邦生活了40年,卻守了31年的寡,大半的青春韶華都埋沒在了雪域高原。即使在松贊干布去世前的9年中,她的婚姻也絕不幸福,年事已高的松贊干布共有6個有名分的女人,還有無數沒有名分的,又能顧及文成公主多少?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9年,卻只有3年產生交集,大部分的時間被冷落遺忘,顯然談不上受寵。
雖然文成公主當時的陪嫁異常豐厚,不僅有大量財物,還有大批工匠,給吐蕃引入了先進的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但據敦煌文書的記載來看,吐蕃人把這些視作唐朝畏懼吐蕃兵威前來乞和的貢物,由此也能看出唐太宗曾用女人、財物換和平是不爭的事實。
此外,松贊干布不惜為來自尼泊爾的尺尊公主耗費巨資修建大昭寺,將尺尊公主帶來的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供奉其中;來自大唐的文成公主雖然帶著佛家至寶,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松贊干布卻只為她修了一座規模遠遜的小昭寺來安置,二人地位的差距由此可見一斑。後來金城公主入藏為吐蕃國主正妻,才將兩座佛像互換,一直持續至今。
由此可見,大唐當初同意和親,實在是沒有辦法的事,只不過一些撰史者強撐面子,硬是把示弱說成示恩,編造出松贊干布數度請婚、大唐感其意誠賜婚的故事。可無論哪個說法如何言之鑿鑿,都無法改變真實的歷史。
史書上的描述和現實之間差距甚大,唐玄宗登基之後,和吐番之間的戰爭不斷。
開元二年,薛訥與吐蕃戰於武街,大破之。
開元三年,吐蕃與大食(阿拉伯)共同立了阿了達為王,發兵攻打唐朝屬國拔汗那國。
開元四年,吐蕃轉而進攻松州,結果遇到松州都督孫仁獻的反擊,在松州城下被擊潰。
開元五年,突騎施聯合吐蕃和大食攻打四鎮,被唐朝再次擊敗。
開元六年,郭知運再次率唐軍攻打吐蕃。吐蕃贊普進表求和,希望兩國君主親自簽署誓文,並且要求兩國宰相也在誓文上簽名。次年六月,唐朝與吐蕃達成和解。這次和解之後,唐朝與吐蕃維持了將近十年的相對和平局面。
開元十年九月,吐蕃進攻小勃律,小勃律向唐朝求援,北庭節度使張孝嵩所擊敗。
開元十六年,吐蕃再次兵擾瓜州、長樂,企圖截斷唐與西域的交通。
中間和吐番的戰爭一直不斷,打打停停,只要吐番發現有可乘之機就會出兵攻打唐朝,這時候唐朝國力強盛,但也被吐番搞的不厭其煩,天寶九年十二月,唐關西遊弈使王難得率部向吐蕃軍發起進攻,克五橋,佔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