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不能太厚、而且要很稀、很均勻,有粘性但又能很容易的分解,這樣才能多次的反覆使用。其次是印刷使用的油墨,這種技術在唐中期屬於高階技術,和膠一樣也非常有講究,既要便於印刷,也不能過多的殘留在小塊字上,這可不是甄乾的長項,結果實驗了許多次都失敗了,反過頭來老老實實的採用雕版印刷,這件事情同時也給甄乾提了一個醒,任何事情都是從最原始、最低階逐漸發展而來,一口吃個胖子的好事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
什麼時候都要靜下心來一步步走,就像上樓登山,每一步都要紮實,不然就會摔跟頭的。
宋代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歷史偶然,要知道到了北宋雕版印刷經歷了一二百年的發展,宋代經濟繁榮出現了爆炸式的發展,迫切的需要一種更廉價的印刷方式,當時不管是雕刻技術還是印刷用的油墨等技術都發展到了一個巔峰狀態,後世拍賣的大量精美雕版印刷品大都是宋代的作品,這時候就算沒有畢昇也會有李升、劉升發明活字印刷術,畢竟很多聰明的古人已經發現了圖章和印刷術之間的關係,點破最後一層窗戶紙不過是時間上的問題,已經沒有了技術上的壁壘。
現在谷中缺少的不僅是人才,還是一種文化、技術和理念上的積累和沉澱,而這些都需要時間一點一滴的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