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章 土地兼併

盛唐殷實之家要是家裡沒幾個新羅婢、胡姬和崑崙奴,出門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甄乾算的上是異類了,家中固定資產加起來怎麼說也有萬貫,竟然連一個新羅婢和胡姬都沒有,更不要說在家裡蓄養歌姬伶人(戲子)了。

在這批官府發賣的奴隸中,有大量的新羅婢和胡姬,郝仁特地給甄乾留了幾個美貌的女子,沒想到甄乾一個都沒有挑。

甄乾購買手藝奴隸當然是準備做生意,這一點郝仁也知道,但是有錢不享受的人,甄乾還是第一個。

“大郎,這段時間縣城裡的流民一下子增加不少,明府為此事搞的焦頭爛額,唯恐出現亂象,大郎不是需要人手,可是在流民中僱傭一些,也算幫助明府分憂解難!”

天寶十一年,李林甫這位朝野側目二十年的宰相病死,大唐帝國也失去了最後一位能總攬全域性的鐵腕人物,楊國忠成為第三個為唐玄宗斂財的人,此後的局面便徹底失控。

楊國忠,自幼不學無行,但是相貌俊美,楊貴妃進宮後與楊玉環二姐***由此攀龍附鳳。不過,此人也有一手絕技,就是計算錢財能絲毫不出錯,據說在“大盈庫”盤點中能按市價以“枚”為單位報出每個庫房存貨的折價。李林甫死後,楊國忠成為宰相,併兼任度支郎中等四十餘個差事。

大盈庫由王鉷專門設立,供給唐玄宗揮霍所用,每當唐玄宗追問大盈庫錢財來源時,王鉷都對玄宗說:“請陛下放心使用,這些都不是來自國家稅賦!”

這位寒門宰相很有抱負:我出身寒微,只不過因為攀上了女人的關係才飛黃騰達,畢竟不是有功於帝國的名臣宿將,所以,我有生之年不會去求取一個好名聲,我只求富貴、奢華,我只要及時行樂!(看起來楊國忠還有幾分自知之明)

據說楊玉環入宮後兩年,楊國忠自稱家產三千萬匹錦緞,把錦緞摺合成後世人民幣,大約為七十億元。

天寶十一年,也就是李林甫剛剛去世,大唐帝國就下發了一道詔令《禁官奪百姓口分永業田詔》。

從字面意思來理解,這道詔令的意思是禁止封建官僚強奪百姓土地。

千萬別被忽悠,詔令名字不過是一個文字遊戲,詔書的本質是承認土地私有買賣,即放棄“開元限購令”。

在這道詔書中朝廷首先承認,天寶以來“王公百官及富豪之家”即使在限購政策下仍舊千方百計兼併土地、違法賣買百姓賴以為生的口分田,目前的狀況已經是百姓“無處安置”。其後,詔令筆鋒一轉,提出瞭解決措施:貧富分化情有可原,所有已經完成的土地買賣,只要是用現錢購買來的土地就是市場化行為,就應該是公平的、公正的,所以,以現錢購買的土地可以不遵守“開元限購令”、不需要罰沒入官,只需要“更從寬典,務使弘通”;至於不是用現錢買來的土地,如果有人來索要官家為其贖回“永業田”,如果沒有人來索要就算了……。

說到底,封建王朝所有的財富聚斂手段都是為了與黎民百姓爭奪財富控制權。通常情況下,封建當權者搶劫財富有增加稅收、銅錢減重等若干手段,今天我們將其稱為“收稅調節”、“財政政策”或“貨幣政策”。

如果讓甄乾來評價,那麼,增加稅收是最蠢的政策,誰都知道自己兜裡的錢少了,最多也就是個“手中有招、心中無招”的境界;增發貨幣雖然是狠招,大家一時不會覺得錢少,但時間一長也就很難再糊弄人,不過也就是“手中無招、心中有招”的境界。唯獨楊國忠這個不學無術的無賴,一出手搞出來的《禁官奪百姓口分永業田詔》就到了搶劫的最高境界---土地兼併,頗有“手中無招、心中也無招”的風範。

在農耕社會中,土地是每一個小農賴以為生的生產資料,而這種生產資料價格暴漲,會迅速掃盡社會底層幾代人的財富積累。顯然,唐玄宗在開元初年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開元限購令”才否認所有土地買賣的合法性,以極其強硬的方式穩定了小農從帝國政府手中獲得的土地。

現在,財富分配規則變了,一切也就都變了。流民、可怕的流民,再一次出現在大唐帝國的疆域之內。

從後來的發展來看,天寶十四年,大唐帝國有四成以上的人失去了土地,就算沒有安史之亂,社會大動盪一切條件已經具備,爆發不過是時間早晚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