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定好主意,接下來就是實施的細節了,和王伯幾個喝酒自然靜不下來心事思考問題,不過做為甄府大管家的王群對自己的計劃幫助極大,只不過現在人多還不便於細問。這倒不是甄乾不相信另外幾人,而是考慮在計劃之前越少人知道越好,以免無意中走漏了風聲。
王群幾個老人也沒有中午吃飯的習慣,吃點菜喝點酒倒是怡然自樂,和甄乾說了許多甄府之外的事情。
從王群的言語中甄乾瞭解到,甄府一年的收入竟然有一二萬貫之多,這還不算上幾百頃土地裡的產出,讓甄乾知道了什麼叫做家大業大。
不過甄府一年的花費同樣也不小,光是自己這個院子一年的支出就達到了七八百貫以上,再想想有三四百人的甄府,一年光是日常開銷就達到了上萬貫。要是加上迎來送往的花費,這點收入還真有點緊張。
“這麼說來,甄府最賺錢的產業是錢莊?”
甄乾一開始以為土地是甄府的主要收入來源,沒想到甄府中最賺錢的產業竟然是錢莊,一年有五六千貫收入。
“這是當然!”王群還沒有說話,一旁的王朋道:“錢莊是錢生錢的生意,一貫錢借出去到了年底可以連本帶息收入一貫七八,要是遇到急需用錢的大戶,利滾利收入的更多,可惜官府也同樣放貸,不然的話錢莊的生意會更好!”
甄乾聽的眼珠子差點掉了出來,這不是後世的高利貸嗎?
不!這比後世的高利貸高多了,後世正規渠道貸款的年利率能達到一分五就算黑心了,就算是高利貸也只有四五分利,按照王朋的話,唐代的高利貸達到了七八分利,而且好像還不滿足的樣子,讓甄乾有點咬舌自盡的衝動。
甄乾前世就是搞金融投資的,什麼生意都接觸過一點,也算是博古通今了,只不過資金動不動就是上千萬,自然要強過那些非法的民間借貸公司。
聽完王群的一番解釋之後,甄乾才大致搞清楚唐代的高利貸是怎麼一回事。
隋唐時期為供官府各種公用和充作官吏俸錢而設定的由官府經營商業和高利貸的本錢。又稱公廨本錢。
隋初,在京師和諸州官署都設有公廨錢,出貸經商,收利以供公用。唐承隋制,武德元年即設定了公廨本錢,以諸司令史掌管,每司九人,號捉錢令史,其中以品子(六品以下官員子孫)充當的,稱“捉錢品子”。每人領掌五十貫以下,四十貫以上;每月納利四千,每年納利五萬文,作為京官的俸錢。能按時送利者,滿一定年限,可參加吏部銓選,授予官職。
地方州縣和折衝府也設定公廨本錢,以典吏主之,以供佐史以下吏員的常食費用和各官員的俸料。
在唐朝前期,公廨息錢一直是百官俸料的主要來源之一。
朝廷借貸的月息是七分,民間借貸的月息自然也不會低於這個數字,如此高的月息成為錢莊最大的收益。
這種驢打滾的借貸方式在唐代竟然有著官方的參與,如何不是王群說出來的話,打死自己都不會相信,朝廷竟然會與民爭利,而且還是這麼高的利息。
不過甄乾喜歡之極!
這已經不是利息了,簡直就比印鈔機搶劫還爽!但也不是沒有缺點,這麼高的利息一般人不到走投無路是不會伸手去借的,所以王群才說這錢莊的效益都被官府佔去了。
“這錢莊業務中借貸倒是一筆豐厚的收入,但你又說錢莊最賺錢,又說這借貸的利潤都被官府佔有了,那豈不是說錢莊不賺錢嗎?”
王群也知道甄乾病癒之後有許多事情忘記了,便耐心的解釋道:“錢莊可不止借貸這一項業務,還有匯兌、寄存、飛錢等等業務,這些都是錢莊的日常服務範圍……”。
甄乾還真不知道唐代的錢莊有這麼多的業務,對錢莊有了一點興趣道:“那王伯可以給我說一說嗎?”
“你想聽我自然會說!”王群咪了一口酒道:“首先說說這匯兌業務,普通人手裡一般只有銅錢和絹帛,絹帛不易儲存,普通人放在家裡也不放心,自然要拿到錢莊兌換銅錢,這兌換的手續費是百分之五。如果有人手中有金銀,也會拿到錢莊兌換,手續費是百分之三,還要測定金銀的含量,又要收取一筆費用。如果是出門遠行,攜帶銅錢就極為的不便,也要換成各地通用的飛錢才行,這又要收取一些費用,林林總總都是錢莊賺錢的法門!”
甄乾嚥了一口吐沫,發現自己腦子有點轉不過來彎了,不是自己不明白,而是太讓自己震驚了。
甄乾腦海裡快速閃過一幅畫面,錢莊就是一頭吞金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