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2章 觀測天象

棉花不僅禦寒,織成的布匹比之葛麻耐用、柔軟,比之絲綢價格低廉,只要盛行起來,絕對是一個一本萬利的大買賣!

至於棉籽難以剔除?

那完全不叫事情啊!

棉花大面積種植是在明初,朱元璋用強制手段才逐漸流行起來,也帶動了整個棉花產業鏈的發展。不過之前也有棉花的種植和加工,但那些都是小範圍,並未產生規模效應,甚至被人當成了花卉養殖。

棉花分為早中熟、早熟及特早熟品種,對光照長度反應不敏感。是喜光作物,適宜在較充足的光照條件下生長。

甄乾在得到滄州六千畝鹽鹼地後便開始種植棉花,本來是想運到黒域城,作為禦寒之物。不過藤原刷雄為了解決肥前國災民的過冬問題,向唐商購買大量的禦寒之物,甄乾想到了棉花,便從滄州運來不少棉花賣給藤原刷雄製作棉被。

“你們是不是把棉籽也一起放進了棉被裡?”甄乾捂著額頭問道。

天吶!

為什麼自己一個沒留意,就鬧出這麼大的笑話!

隨即甄乾啞然,把棉花籽留在被子裡,這樣的事情也關係不大,只不過王倫所說的抽絲紡線才是關鍵。對於紡織之事,甄乾還真沒有太關心,當然也不是自己疏忽了,而是紡織產業多在江南,北方的紡織技術自然看不上眼,再加上絲綢桑蠶無法在五峰列島養殖,也就暫時沒有上心了。

現在想來還真是失策了。

“是我失誤了,這件事情就交給甄三處理,等到甄三拿出成熟技術之後,五峰列島等地以後也大規模的種植棉花?”

“此物所產絲棉,雖然能夠織成布匹,但價格不低,即便是能去除其中棉籽,產量也低,況且佔用了耕地就不妥了!”王倫提醒道。

“無妨!”

甄乾知道王倫會錯意了,棉花喜熱、好光、耐旱、忌漬,適宜於在疏鬆深厚土壤中種植,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只要有充足的溫度、光照、水肥條件等,就象多年生植物一樣,可不斷地長枝、長葉、現蕾、開花、結鈴,持續生長發育,具有無限生長性和較強的再生能力。

“五峰列島等地的耕種糧食麵積自然不能佔用!”

甄乾不傻,這個時代畝產本來就低,自己哪能捨本求末呢?但棉花的確是好東西,不比絲綢需要養蠶種桑繅絲等等繁雜的工序,山坡之地能種,貧瘠之地也能種植,沒有養蠶的嬌貴,織成的布匹才是真正百姓能穿的起的布匹。

“……但五峰列島等地多有坡地荒地,這些地方都能種植棉花,不要小瞧了這小小的棉花,其中的利潤並不比水晶片低!”

王倫可不是腐儒,以前在甄家除了享福沒機會,什麼事情沒幹過,說到種地,不比面朝黃土背朝天、一滴汗水摔八瓣的老農差多少,經過甄乾一解釋,也就明白了棉花的用處。

產量超過種麻,價格低於絲綢,又不佔用耕地,製成布匹舒適耐用,這樣好東西誰不喜歡。

甄乾現在滿腦子都是脫籽機(後世稱為軋花機)、水力紡車,甚至一不小心還能提前把山寨般的珍妮紡紗機發明出來,然後藉助自己海路的便利,將棉布銷往整個世界,五峰列島等地以後種植棉花,黒域城發展羊毛產業,自己說不定能開創出一個大唐時代的第一次工業革命。

一想到後世英國“羊吃人”的歷史,甄乾就差點笑出聲來。

“來人,去把甄三叫過來,我有要事和甄三商量!”

甄三至從來到五峰列島後,甄乾就基本上看不到他的身影,除非甄乾派人去叫他,如果他那一天突然主動來找甄乾,那一定是有什麼地方弄不明白,或者是急需錢糧人力了。

甄三剛到五峰列島就提出修建浮橋和橋樑方案,溝通五峰列島南北交通,接著便開始在幾座主島上修建大型的水庫,給各種機械提供水力動力,灌溉和飲用反而是次要的,前不久又提出在五峰列島最高的山峰上修建天文臺,用於觀察天象。

修建天文臺在後世人眼裡不過是一個工程專案而已,可在古代的意義就完全不同了。

古代天文臺可不是觀察天象這麼簡單,皇帝是天地的代表,普通人觀測天象,立即會被人認為是在窺視皇權,意圖叛亂顛覆朝廷,抄家滅族是一定的。

歷朝歷代都有負責天文的人。和很多上古文明一樣,這些觀天者往往身兼神職,為部落首領或王的高階顧問。

到了東漢,觀天活動有了制度化,最高天文官稱為太史令,管轄天文臺和明堂兩個部門。天文臺又由靈臺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