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7章 機遇

千萬不要認為後世任何發明用在古代都是百試不爽,先不說新鮮事物有一個接受的過程,還和當初的文化、道德、禮教等等密不可分,比如你說天上沒有神仙,那豈不是質疑皇帝天之子的身份,你想造反嗎?

有些事情是絕對不能瞎說亂作,真的會死人的,不然喬爾丹諾·布魯諾還沒被歐洲宗教裁判所燒死,自己就先被人點了天燈了。

朱佺終於搞明白衛生紙是何物,其實根本不用趙睿解釋,這種看起來有些黃,也有些軟的紙張,書寫自然不可能,被當作廁籌倒是不錯,只不過一時有所顧慮,其實就算這種衛生紙價廉物美,也不是普通人能用得起的,最後還是有錢人在用。

這已經算是奇巧Y物了,讓朱佺不得不慎之又慎,哪怕自己能接受,也不敢輕易的答應下來。

趙睿把朱佺送回了南主島,和趙睿參觀了造紙作坊,朱佺對於趙氏紙業有了一個更具體的瞭解。

不光是朱佺這些天在拜訪五峰列島各家掌櫃,其他三人這些天也同樣和一些商鋪掌櫃洽談合作事項,並已經敲定了許多購買意向。

唐代佛教和道教盛行,佛教禁止信徒食用狗肉,道教也稱“以犬為地厭、不食之”,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影響,大唐人也不自覺的不吃或少吃狗肉。

不過狗肉很久很久以前就進入了中國人的食譜。

早在先秦之時,中國人就將家養的狗分為三類:“一曰守犬,守禦田舍;二曰田犬,田獵所用;三曰食犬,充庖廚庶羞用。

不過那時候狗肉非常珍貴,只有貴族才享用得起,《禮記》說,“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狗肉是士以上的貴族才有資格享受的美味。當時的天子也以狗肉作為嚴肅的祭品,這從漢字“獻”的造字結構便可看出來,“犬”字偏旁即表示以狗獻祭的意思。

到秦漢時期,食狗之風大盛,狗肉從貴族的食譜擴充套件至平民的餐桌。劉邦的馬仔樊噲,發跡之前就是市井中的屠夫,以屠狗為營生,“時人食狗,亦與羊豕同,故噲專屠以賣之”。相傳劉邦特別喜歡樊噲烹製的狗肉,因此留下一道名菜,叫做“沛公狗肉”。

根據漢朝人的記述,“中者屠殺羊狗,鼓瑟吹笙;貧者雞豕五芳”,狗肉的品位要高於豬肉,中產階級才吃得起狗肉,窮人只能吃豬肉與雞肉。

不過隋唐之後,狗肉已經退出漢族人的主要食單,在中原家庭的餐桌上,豬肉與羊肉才是最常見的肉類。

正式宴席上,是不允許擺上狗肉的,若以狗肉宴請賓客,將被視為不合禮節,不懂禮貌。“狗肉不上席”的說法,便是從宋代開始流行開來的。這裡的席,是指正席,接待賓客的正式宴席,非指私人餐桌。私人餐桌可以不講究,正式宴席則需要注意禮儀。

五峰列島可沒有禁止食用狗肉一說,寒冬臘月裡,一鍋熱騰騰的狗肉火鍋絕對是人間最美味的享受。

張恆外出一趟,也不知道從那裡弄來了半隻狗肉,讓廚子削成了薄片,放在火鍋裡一涮,那誘人的香味立即讓人食指大動,就連最斯文的顧亮也忍不住嚐了一口,嘖嘖稱奇!

“看張郎的神色,今日應該有所收穫吧!”

每天早上四人各自外出,傍晚時分陸續返回碼頭醉仙樓,不過有時候會很晚才返回,不過在五峰列島沒有夜晚宵禁一說,即便到深更半夜,路邊也經常能看見有小推車在售賣食物,時常有三五成群做工到很晚的工匠出現在街道上,成為了五峰列島一道非常奇特的景觀。

“咦!今天怎麼沒有看見陸郎?”張恆有些得意的看著餐桌上另外二人道。

“陸郎好像下午才出去,聽說去了一位田舍漢家,準備學習水晶片的種植技術?”顧亮開口道。

朱佺“唏溜”一口吃下一根粉條,燙得直咧嘴道:“今天某去了一家文具店,淘了一些好東西,諸位看看如何?”說著開啟一個布包,裡面是幾個油漆的小木盒,開啟木盒,木盒中整整齊齊的碼放著一根根木條一樣的東西。

“這是什麼?”

“鉛筆!”朱佺拿起幾根木條分別遞給其他兩人道:“你們注意到什麼,在五峰列島商鋪中很少使用筆墨,都是在使用這種鉛筆?”

顧亮拿著如同木條般的鉛筆瞧了一眼,木質很普通,中心的位置有一個黑點樣的東西。經過朱佺的提醒,顧亮回想一下在商鋪中的情景,發現的確有人在用這樣的木根寫寫畫畫,只不過當時誰都不會在意。

和朱佺差不過,經過這段時間對五峰列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