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露出著,而是露著矽化後的灰黑色比芝麻釘大。
372。雍正仿明代器
雍仿永樂宣德器,也仿成化各朝器;
仿後也顯橘皮重,泥鰍背底滑潤細;
筆法不是小筆觸,雍正橘皮看要細;
塗抹加重點料假,鐵斑不正是假的。
註解
雍正仿永樂宣德瓷器很像,但都難逃雍正時期的胎細,底足多顯滑潤糯米之感,永樂宣德是小筆觸畫,而仿品是塗抹加重,點料以加重突出鐵斑,但還是逃不了雍正時的橘皮紋感。
373。雍正仿永樂甜白
雍仿永樂甜白像,整身規整全透亮。
註解
雍正仿得太過火了,仿到幾乎整俱器物都太薄了,達到全透亮的程度。其實永樂甜白底都比身厚,暗刻劃紋飾流暢,但不太規整,這些區別是鑑定的特殊點。
374。雍正仿前朝五彩粉彩
雍仿五彩和粉彩,過於精緻和粉彩;
見底可做結論語,滑中常潤雍正彩。
註解
雍正仿康熙的五彩和粉彩,都很精緻,特別是底有糯米汁感,所以可從過於精緻和滑潤的胎質上鑑別。
375。乾隆仿前朝前代瓷器
乾隆沿襲雍正仿,各種釉瓷都要仿。
如要區別有幾招,咖啡釉口紫口仿。
塗黃釉點仿色底,表示支燒痕跡長;
淡醬色邊堆鐵花,仿成青銅笨著色。
註解
乾隆時期沿襲雍正的辦法,繼續仿明代及前朝器物,而且各種釉的瓷都仿,要區別有幾種辦法:乾隆仿品在器口上為仿紫口,塗了一層咖啡釉子,底為仿支燒的褐紅色也塗了一層褐黃色釉子,一般器底邊有淡醬色的釉子,也堆塑鐵鏽色花,仿製品仿青銅器的樣子,但仿得不真,細中顯得笨。
376。乾隆仿銅綠釉
多燒成藍顯偏淡,多看紋飾胎底見;
宮廷壽慶仿品興,朝廷仿品不見怪。
註解
乾隆仿銅綠釉藍淡,銅綠色也都不正,要細心看底和紋飾,在宮廷壽慶時,大量供出仿品,清代各朝都有仿宋代明代的,所以也就不為怪了,從紋飾和底上看青花款料,看底的做工可看出真偽。
377。乾隆仿青花祭紅祭藍
乾隆官民有橘皮,仿元青花細多餘。
再仿難有永宣斑,不是蘇料難真齊。
祭紅祭藍看底足,糯米汁感真假離。
康熙祭藍齒咬口,越精越假到整齊。
註解
乾隆官窯民窯都仿前朝代的瓷器,仿元、明青花,鐵斑仿得不像,用筆點出斑點,但與真品相差很遠,而且根本沒有蘇料的沉穩感。仿祭紅祭藍,色澤都不夠,康熙特有的是祭藍底邊有齒咬口的痕跡,在仿時沒有了。也就是說由於精仿把拙古的特點標誌仿沒了,另外從糯米粉汁的滑潤底足上也可鑑別真假,仿元代青花瓷不如元青花沉穩,沒有蘇料紋飾的特點,有些細緻做法是畫蛇添足。
378。乾隆仿豆青、哥釉、茶葉末
乾隆仿瓷各朝貨,豆青哥釉茶葉末。
色釉和胎交接處,胎釉之間別放過。
精看細小鋸齒紋,民仿瓷器騙瓷客。
註解
乾隆時仿各朝的瓷器,如:豆青、哥釉、茶葉末都仿。但是在色釉和胎的交接處,要仔細看才行,仿得有細小的鋸齒紋,民窯也大量仿造,容易受騙,千萬要注意。
379。嘉慶瓷器仿古瓷
嘉慶帽筒替帽架,嬰戲博古清裝畫。
仕女圖多型仿陶,仿古成風瓷質差。
註解
嘉慶朝時,用瓷帽筒代替了帽架,紋飾多畫博古圖,人物多畫清代服飾,盤髮結仕女圖,器形仿古代陶器,但瓷質不好,對這種瓷多看,有利於鑑別嘉慶仿品。
380。嘉慶仿古瓷不如乾隆
仿古沿襲乾隆朝,按照乾隆仿得造。
波浪紋釉太明顯,仿定通體疙瘩釉。
註解
嘉慶仿古瓷一般按乾隆時期的造。但釉面波浪紋太明顯,通體出現疙瘩釉,這主要表現在仿宋代定窯器上。
381。嘉慶仿各朝青花瓷
嘉慶青花仿明顯,少數能保層次感。
雙勻線興不填色,青花無層色淡淺。
註解
嘉慶朝仿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