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介紹。透過看圖瞭解古瓷製作工藝,初學者做到看古瓷製作圖,知其工藝技術,知其特色來歷。有利鑑別真假,方便學習見效快,掌握其鑑別本領。
1。看古代制瓷圖如同和古人在一起
看圖識圖如聽講,感受真誠不空想。
似與古人在一起,山地採礦取料場。
運料選料全過程,淘料練泥見識廣。
註解
看圖學習即快又好,一目瞭然,比任何書本學習都快。省時、省力、又直觀。
2。細看古代制瓷圖知其工序
制胎切口修足中,古時窯工動作清。
修胎晾坯蕩釉忙,製作粗繪細畫精。
入爐燒窯出爐選,陶瓷外運苦窯工。
註解
看圖要用心細看,按順序看,才知古時的制瓷過程,給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看古代制瓷圖,才知道古瓷存在的特點和原因
看圖才知窯工難,工具用具笨拙纏。
全知古瓷製作法,鑑瓷才把古意還。
註解
看製作圖時,對古時的工具、用具,制瓷手法真正瞭解,才能較好的學習到古瓷的製作過程,掌握古時瓷器上存在的痕跡特徵和來歷,對鑑別古瓷很有幫助。
本書共幾百首口訣,從標題 1 到標題 19 為古代制瓷示圖,從示圖開始學,會對深入學習有利。 txt小說上傳分享
晉、宋、遼瓷器鑑別應知
中國的陶瓷起源很早,早在漢代就有很成型的陶塑。如:人物有農夫、廚師、歌舞、舞樂、雜耍等,動物有豬、羊、牛、雞、馬、犬等。建築有隨葬的冥器中的多層樓閣、亭臺、糧倉、豬圈等。在燒製中漢唐時代很多用了鉛釉,如北齊時範粹墓出土的黃釉扁壺,胎質細膩,釉色米黃、模印浮雕樂舞胡人的裝飾、神態生動、製作精巧。
瑰麗的唐三彩更是精美。唐代大詩人杜甫有詩云:“東來囊駝滿舊都”,“羌女輕烽燧,胡兒制駱駝”。當時用彩釉製成的馬、駱駝。有的描寫生活,有的描述了絲綢之路,有中亞種的雙峰駝,有*的單峰駝等,使今天的人們能感受到當時的繁榮,也給歷史留下了考證。
在中國陶瓷史上以青釉為瓷器最早的色釉瓷,這應屬於越窯。早在東漢時期發源地浙江的上虞、餘姚、德清、寧波、紹興、蕭山、永嘉等地。這種青瓷在早期是無精細的配料標準,無最佳溫度的燒製。所以油料成色不是太穩定。但在那樣的時代,那樣的技術已是很有標準的,很有技術,很不簡單的了。因此看一個古老的文物瓷器要用歷史的觀點去看,也應在認識瓷器的同時要知道什麼是陶器,什麼是瓷器。
中國最古老的瓷器應是青瓷,越窯是中國最早的青瓷。以綠青色為主,這種青色泛黃、泛微黃、泛灰青閃黃等。以鐵為著色劑,含量在 %~ %之間,呈色後的青色為灰黃閃綠或微綠色。這種瓷通稱青瓷也稱綠釉瓷。在青瓷以後又出現了五大名窯。哥、汝、官、定、鈞等多種窯。 電子書 分享網站
越窯
20。越窯 越窯古老到東漢,甚至更老不奇怪。
代代有詩讚美好,千峰翠色是美在。
浙江餘姚上林產,秘色神秘有年代。
註解 越窯是一個古老的窯場,早在東漢時就有了。依照考古發現,可以最早到商晚期(馮先銘《中國陶瓷》一書336頁)生產的窯址,在浙江餘姚上林湖,考察發現窯十分密集,是用含3%以下鐵燒製的,在古代對青瓷的釉色形容其釉為“千峰翠色”有流沙的深淺度可見釉面不太勻。
還有一種一直被讚美的是秘色瓷,1987年陝西法門寺,唐、五代塔基中發現瓶、碗、碟14件之多。並有記載,其色為黃青色。這使神秘的秘色瓷大白於天下。其實社會上現存的越窯瓷有一些就是秘色瓷。
21。東漢、三國、晉越窯青色辨
東漢越窯有青綠,三國越窯豆青好。
灰黃微綠晉越燒,越窯用鐵青瓷早。
註解 中國青釉發明於商代,但青瓷的大量生產始於東漢越窯。青釉是用低於3%的鐵在800℃以上的溫度燒成的。為了改變青色的不同色度,用不同的還原溫度燒成了不同感觀青色的瓷器。它們的氧化鐵和三氧化二鐵的比例是%~%,只有青綠色含鐵比例是,是用強還原溫度燒製(詳細見表1)。三國時期燒出不太好的豆青色釉,晉代燒成灰黃色和微綠色,但都是用鐵做呈色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