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算個安定的年頭,這年秋天,暴雨連綿,洪水在四川境內氾濫。一場暴雨過後,邛崍措水河河岸一個叫大佛灣的地方露出幾個菩薩頭,村民對這些殘破的佛像並沒有太大興趣,它們一直裸露在荒野之中。

幾個月後,四川大學博物館才得知這個訊息,先後五次派專人赴大佛灣,在一年多時間中,考古工作者徵集、發掘石刻佛頭、佛像、經幢、脊獸、經碑、銅佛像等文物200餘件。一件殘缺的經碑上刻有“龍興寺”三個楷體小字,這批佛像遂被統稱為邛崍龍興寺石刻。

當年徵集、發掘的文物,如今靜靜陳列在四川大學博物館石刻藝術館中,每一件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菩薩立像高198厘米,頭戴寶冠,周身裝飾華麗、繁複的瓔珞,上衣通肩,下裙緊貼雙腿,出土時已斷為四截,雖經修復,雙臂已不知去向,故又有“東方維納斯”美譽;韋陀立像高厘米,身披稜形鎖子紋鎧甲,飾有護膊、護腰、脛當(綁在小腿上的一種防護甲冑),腰間束帶懸有法器,凜然有武士之風;比丘頭像滿額皺紋,雙眉緊鎖,口角深陷,工匠只用寥寥數筆,便將一個僧人老邁滄桑的形象刻畫地淋漓盡致。

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敦煌莫高窟中粗獷飄逸的風格到唐代已經衰落,代之以雍容華貴、豐潤健美的氣質,龍興寺佛像大多體態豐滿,面相溫和,佛與菩薩多給人一種和藹、親切的人情味,顯然更符合中國人的審美情趣。一些經幢、燈臺上尚能看到“唐高宗永隆二年(681年)”、“唐德宗貞元十一年(795年)”以及太和、會昌、大中、鹹通等唐代年號。種種跡象表明,龍興寺應該是唐代建造的一處規模頗大的寺廟。

2005年9月,在龍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