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V傅莢畝戀摹拔侍庵改稀敝校�屑傅撈餑渴牽�
梭羅可能對今天快節奏的社會有什麼看法?你生活中的什麼具體事情可能會特別讓他擔憂?
用你自己的話來描述梭羅對於個人主義和遵守常規的態度。
根據梭羅的觀點,為什麼窮人要比富人好?
你認為梭羅有可能在今天的社會里進行他的“試驗”嗎?解釋原因。
指導寫作的“作品累積”部分有幾道題是:
寫給編輯的信:梭羅的哲學觀點在今天能怎樣應用?給一份報紙的編輯寫一封信,宣傳人們應該簡化自己的生活的觀點。
說服性文章:梭羅在他感情強烈的觀點的寫作中表現得很有說服力。選擇一個對於你來說很重要的事件,然後寫一篇文章說服別人接受你的觀點,並採取行動。使用一個因果關係的組織結構,來對你的讀者表明採取行動的結果或者不採取行動的後果。
習作教學歷來是語文教學的難點,原因很複雜。我覺得主要的原因有:題目太玄虛,“寫印象深刻的一個人”之類的題目看似容易,其實不好寫;物件不明確,學生不知道寫來是給誰看的;缺乏對寫作過程和寫作方法的具體指導,可操作性不強。《美國語文》中的寫作題目,雖然看上去比較難,但因為有具體的寫作物件(哪怕是虛擬的),而且對方法的指導非常詳細,實用性很強,我想學生應該有比較大的寫作興趣。
從美國的語文教育看我國作文教學的誤區
從美國的語文教育看我國作文教學的誤區
——劉中黎
綜觀《美國語文——美國著名中學課文精選》(以下簡稱《美國語文》),驚歎美國在編輯排版、知識傳授和“學什麼、怎樣學”等問題上充滿想象力的同時,也發現了我國的作文教學存在的若干誤區:
一、 忽視對生活實踐的指導,寫作理論先行。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許多教師重視對寫作理論的教學、輕視生活實踐的指導。寫作理論是很重要,但如果把它擺到第一位,可以說沒有把握寫作課教學的關鍵。事實上,學生寫作的薄弱環節是他們缺乏鮮活的生活經驗和經歷,缺乏對生活的感受,歸根結底,是缺乏獨立深入生活、感受生活和發現生活的能力。所以有人說“我們不缺乏才情,卻缺乏生活;我們不缺乏生活,卻缺乏對生活的感受”。
客觀上講,我們在寫作教學上“理論先行”,是人為地在學生頭腦中事先劃定一個框框,禁錮和限制學生對生活的自由表達。
而《美國語文》最見工夫的地方,恰恰在於範文之後“問題指南”裡的“文學和生活”“閱讀理解”“思考”“文學聚集”,以及“點子庫”“微型寫作課”等,這些設計在緊貼現代生活方面確實創意非凡,著眼於培養、提升學生在面對實際生活時所需的各種應變與應用能力,重視指導學生的生活實踐。
上世紀中葉,日本語文教育界在反思長期的作文教學後,提出了“生活作文運動”的口號。這也應引起我們的重視。
二、 忽視培養學生獨立、主動地收集與研究相關寫作資料的能力,學生動手能力較差。
在讓學生讀過《富蘭克林自轉》後,《美國語文》提示學生將《自轉》傳達的內容,與富蘭克林作為一名政治家的事蹟進行比較,找到新的發現,並把這個發現寫成一篇論文。這就需要學生利用多種渠道查詢資料。接下來,《美國語文》還要求學生了解富蘭克林更多的成就,製作一張集中表現這些成就的海報。這完全就是我們所說的“寫應用文”了。成就富蘭克林的地方主要是費城,他對這座城市的貢獻也最大:幫助建立了公共圖書館、消防局,創辦了那裡的第一所大學,使費誠成為“所有殖民地中第一個擁有路燈的城市”還在那裡參與起草了《獨立宣言》。《美國語文》要求學生製作一本費城旅遊指南,指南里要表現他的這些成就,幷包含一些相關的歷史照片等。在學習了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說》後,《美國語文》要求學生從圖書館或網際網路上,找到關於葛底斯堡的照片或圖片影印件,用文字把它們結合在一起,製作成一幅拼貼畫,同時還要求學生製作一個網際網路,提供與美國內戰相關的資訊與圖片,用一個流程圖來說明網葉所要包括的連結。這些客觀上要求學生多利用圖書館、網際網路等現代文明成果。
三、 奉行一套相對單一、封閉的社會價值理念,使學生的思想和心靈受到某種程度的抑制,導致學生作文思想觀念狹隘。
在美國人眼裡,林肯這個形象是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