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部分

她對顧海平是很滿意的,二蓮生病人家能拿出手上所有的積蓄幫忙,山丹上大學的費用也是顧海平幫了很多,平時到家裡也是勤快的很,事事都肯出力幫忙。為人厚道、謙和、實在,鐵蛋兒媽其實心裡已經允諾了這門婚事。

這件事就只好先擱置了起來。

顧海平返回呼市,山丹到旗醫院報到上班,日子就這樣似乎按部就班地過來了。

山丹報到住進了醫院的單人宿舍,宿舍是原來醫院的老式平房,磚瓦結構,在醫院大樓的後面,走到辦公室也就五分鐘的路程。

山丹被安排到大內科做了一名住院醫師。

醫院不大,只有120張床位,科別只有內外婦兒幾個大科和幾個必要的輔助科室,每個科室有最多五個大夫,每一科大夫都必須是全才,不像大醫院的醫生精而專,在這裡必須要全科涉獵,否則你別想治好病人。

醫療條件實在很有限,放射科只有一架x機,b超機也是老舊的不得了,在這裡做醫生真是要考究醫生的水平的,沒有過硬的技術和理論基礎真是難以開張。

每一個病人都是撐到撐不下去了才到醫院看病,每天面對的都是重病人,甚至是奄奄一息才送來的病人。

山丹跟一個老大夫一個月,就開始自己獨當一面。

每天管十個病人,多時候要管十五六個病人,個個都是有今天不定有明天的病人,山丹的體力和精神壓力都特別大,她沒有一點點時間留給自己,本來打算的考研也不得不擱淺。

每天早上起床就開始了一天像打仗一樣的生活,先是查房看每一個病人的情況,記錄病例下醫囑,接診新病人,每三天上一個大夜班,要時時請教老醫生不時回頭翻閱課本和各種資料書籍,連到食堂吃飯都是跑步前進,滿腦子都是每一個病人的狀況,相應檢查專案和治療藥物手段十是否合理、必要?是否省錢?

大部分病人都是農牧區的農牧民,經濟狀況不容樂觀,都是拿命對抗疾病的人,看到他們的苦難山丹的心總是被深深牽動,她想竭盡所能為他們減輕痛苦,節約開支,所以她能用便宜藥絕不用貴藥,能不做的檢查就儘量不做,當地的老百姓都是憨厚老實巴交的人,山丹會和他們說清楚道理,就是有時山丹有不周到的地方,他們也會包容,不計較。

幾個月下來,大家都知道了從醫學院畢業的大學生山丹大夫是個好大夫,能為病人著想,看病省錢。

山丹手上接過楊醫生的一個老病人,腦出血半身不遂。在醫院已經住了幾個月,病情逐漸穩定了下來,山丹每天查房時都看看,各種指標都正常,便按部就班地用藥,等再穩定一些就可以出院了,老太太也就六十多歲的樣子,小兒子陪床很孝順,吃喝拉撒睡小兒子都伺候得週週到到。

有一天山丹值夜班,查完一圈房,每個病人都情況穩定,已經是深夜零點光景。山丹坐在辦公室看書,手上一個不明原因發熱的病人還沒有找到原因,她翻看發熱一章的相關內容,看看遺漏了那些該檢查的專案?

突然,老太太的小兒子慌慌張張跑進醫生辦公室:“快!山丹大夫,我媽不行了!”

山丹急忙拿聽診器跑到病房,叫護士拿血壓計來量血壓。

看到老太太已經面色蒼白,呼吸急促不規則,整個人抽搐不已,血壓降到測量不出,心音微弱,頸動脈只有微弱博動,山丹急忙下醫囑先肌注鎮靜劑、吸氧、開闢靜脈通道輸各種升壓、強心藥物和配合糖鹽水維持血壓。通知心電圖室急診心電圖,要護士打電話給二線醫生及時趕來。

看著老太太在一系列治療措施後慢慢緩過一口氣,病情似乎有所緩解,血壓測得有90/40mmhg,心跳也漸漸恢復,山丹鬆了一口氣。

她沒有離開病房,陪在病床邊,不時地測量血壓和呼吸、心率,等待二線醫生到來。幾分鐘後老太太突然呼吸心跳驟停,一下子就沒有了任何生命跡象,山丹急忙親自開始心肺復舒,她一邊按壓胸骨一邊配合人工呼吸,十分鐘過去了,病人沒有任何恢復的跡象,二線楊醫生也及時趕到,他接替累得氣喘吁吁的山丹接著心肺復舒,但最終沒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山丹看著下午還笑意吟吟說想要回家過年的病人在自己的眼皮底下隕落了生命,自己竟然無能為力,是什麼使她突然發作離世呢?她的病情已經穩定,各項指標也趨於正常,怎麼會突然間猝死了呢?

第一個在自己的手裡去世的病人給山丹帶來很大的觸動,她甚至深深自責——如果再仔細一些再認真小心一點,或許病人就不會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