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部分

吾國義務教育,部章定為四年,此蓋幾經斟酌,實已無可再短矣。不過時期之或長或短,暫可不論,總需在此時間,將國民教成方算。何以謂之教成?孟子云:掘井九仞,而不及泉,是為廢井。五穀不熟,不如荑稗。不成之說也。如欲其成,必須使國民教育畢業後,受此教育者,自己能繼續增添知識,方算是成。如以此為目的,則現在所用文言課本,鄙人敢斷言其不適用。因文言是一字一義,國民讀此課本,四年後,絕不能看書報看告示,即不能增添知識,是廢井荑稗之教育耳。循是不變,辦教育與不辦等。據鄙人想,欲國民教育之能收實效,非將現行之文字課本,改為言文一致之課本不可。何以要改?因其易於瞭解。譬如用文言課本,必十年然後能應用,改用白話課本,則四年可抵十年之功。何以故?因人自在父母襁褓之中,即學說話,凡所習見之事事物物,父母皆以教之,久知其名稱,不過尚未知其字之如何寫耳;入學以後,如用言文一致之白話課本,則師之所教者,皆其平日所習聞習知者,不過以向僅知其名稱,今則並習其字義耳。故曰入校四年,可抵十年之功也。若現今所用之文言課本,則不然。你我二字,兒童在家庭習聞而習用者也,一至上課,則曰汝,曰爾,曰君,曰閣下,曰餘,曰吾,或意同而字殊,或字同而義異,兒童讀此課本,目迷五色,從前所習聞於家庭者,舉不適用;故入校四年,只得四年之用,絕不如用白話課本之事半功倍也。課本改過以後,如官廳所出之告示,社會上習用之尺牘,普通人閱看之報紙,均改用白話;於是國民教育普及後,人人能閱書報,寫信件,看告示,知識日增。然後此多數人,能為多數人謀幸福,此國民教育為人群生命之真義也。

既然在閻錫山看來,使用“白話”課本進行國民教育,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所以,在其任內,一直提倡進行“言文一致之白話”教育,頒佈有關規程,主張編輯學生易於掌握之“淺文課本及書冊”,作為普及教育之“捷徑”,以使國民教育達到“速成”。

關於“注音字母”。閻錫山認為,推行“注音字母”,對於識字者言,用處有三:“一可以統一讀音。二由讀音統一,可以統一語言。三可以使學生易於認識漢字”。“若不識字的人學下,亦有能以之傳聲的效果。”“若就行政上說:知事要有教百姓普遍知曉的事,亦可用注音字母,編成本地的普通話,印散民間,收效當亦不淺。”

有鑑於此,閻錫山把推行“注音字母”作為其“用民政治”的一項內容,寫入《山西用民政治實行大綱》之中。該大綱的“民智”篇“社會教育”項下,第四項工作即為“分期普及注音字母”。經過一段時間的推行之後,1920年1月13日,閻錫山在對各區長講“區長當前應做的二十件事”時,又重新強調“推行注音字母”,把“推行注音字母”與調查選送學兵、修理道路橋樑、迅速報告盜匪、劃一度量衡、選送合格區警、提倡男女合校、提倡設立女學、提倡人民辦學、改良家庭教育、選送合格農民、嚴密禁菸苗、選送學醫學生、講演選舉利害、妥慎編查戶口、普設洗心分社、各區均設郵櫃、編造各項統計、轉送府刊週刊、講明包稅緣故等,一併列為“區長當前應做的二十件事”,督令實施。

針對當時社會普遍認為注音字母之五聲不易掌握,不是人人都能學會的疑慮,閻錫山還主持進行了推廣試驗。據他自己說,試驗系“挑出五個小學生,五個士兵,隨上級官長班學習。親見這小學生三天便可以學會,士兵有七天亦可學會。”因而得出結論,“學五聲,並非難事”。於是,以此為例,進一步宣傳推廣。

閻錫山在山西正式推行“注音字母”,是在1918-1919年之間。1919年7月18日他在“對各官吏第四十三次講話”中,當提到官吏應注意補習國民教育並提倡學習注音字母事項時,曾明確告知“現在這注音字母書,已經訂印了六七百萬本,不日就來齊了,屆時當派軍用車輛,再送各縣。你們回任後,即應注意推行此一事也。”由此可以說明,此時注音字母在山西已經開始正式推行。

關於推行注音字母的功效,閻錫山本人在1921年10月9日與美國教育家孟祿博士的會談中的一段話對此作了說明。當談到義務教育的作用時,他說:“本地亦甚提倡注音字母,且多編輯淺文課本及書冊,以冀有所輔助。惟中國文字,同音而異義者甚多,字母代替音,不能表現意,其結果只能幫助認識漢字而已;若獨立應用,尚不能見有實效也。”

三、發展經濟文化 之於學生運動(1)

在“五四運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