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職務,以黎元洪兼任。6月11日,上海會審公廨以“血光團”暗殺計劃傳訊黃興(此事對黃興刺激更大,他深感袁世凱決不只是戲弄他,還要向他開刀,於是下定討袁決心。次日黃興即至中山先生寓所共謀討袁軍事)。6月14日,袁又免去胡漢民都督職,以陳炯明繼任。6月24日,黎元洪也撕下調處面孔,查搜漢口《民國日報》,拘捕革命黨人,26日,逮捕革命黨人甯調元、熊越山,月底更背叛共和,大肆捕殺革命黨人達300餘人。黎元洪的行動,更助長了袁世凱的反動氣焰。7月1日,袁又罷免安徽都督柏文蔚。7月6日,調李純第6師入贛,並命“應瑞”、“肇和”諸艦於滬增防。

7月7日,閻錫山眼見南北對立勢如水火,袁氏陣勢咄咄逼人,大有迅速剪除南方國民黨籍都督之虞,遂致電袁世凱,請袁世凱繫念民國締造之艱辛,以國家為重,本著息事寧人、消除內爭、平定外患之精神,即刻敦請孫、黃入京,消弭黨見,共途國事。電文如下:

北京大總統鈞鑒:竊錫山本一介武夫,罔知大計,濫竽民國,毫無建白。自宋案發生,適逢借款成立,人心搖動,訛言四起,憂國之士每慮南北水火,演成分裂之勢。錫山竊以為中國之患不在南而在東,南北雖兄弟鬩牆,可以理喻,滿蒙為強鄰虎視,必以力爭……當事之方急,克強諸公馳驅戰地,危在疆場,我大總統側身京師,慍於群小,其謀國也同,處憂患也亦同。今以一事之誤會,意見之微異,釀成同室之爭,但略予疏通,即可渙然冰釋。而環顧全球,外患叢集,積薪厝火,危不可言。東鄰野心,早暗視滿州為己有,彼勝俄之後,猶不敢據領之者,實因俄有以牽之也,不得已與仇俄協約,意在平分。更有迫日本以不容緩圖者,即美國巴拿馬運河開通是也……日本亦深知巴拿馬運河開通之後,彼在東亞勢力,美必出而干涉,乘此運河未通,則攫我滿土,愈不容緩,特無隙可乘耳。今宗社黨盤踞東省,與日人以可乘之隙,而日人乘機以接濟之,南北風潮迭起,又與宗社黨以可乘之隙,而日人又從中推助之。日政府非求好於南,而意實在滿也。若墮其奸術,則瓜分立召……而內地好事喜亂之徒,難保不乘機竊發……一旦潰決,外人之生命財產將何以保持?勢必惹起列強幹涉,國之不國,瞬息間耳。言念及此,實堪痛心!推其由來,皆因木腐蟲生,疑忌之一念所致。伏思黎副總統倡議武昌,力維大局,我大總統與孫黃諸公締造民國,艱苦備嚐,推其初心,無非救國,而經營年餘,險象環生,堂堂神州,倘不亡於滿清,而亡於民國諸公之手,則天下後世將謂我大總統何?今者三都解職,足徵無他,望我大總統開誠佈公,敦請孫黃二公入都,共圖國事,破除黨見,一致進行,則內憂潛消,外患自滅。其亡其亡,擊於苞桑。民國幸甚!中國幸甚!山西都督閻錫山叩。陽叩。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一、還鄉視事 調和南北之爭(5)

細察閻錫山在二次革命爆發前的種種表現,是有所變化的。如果說最初是居中調解的話,那麼,4月30日孫中山公開宣佈討袁後,儘管時至5月24日仍在敦黎調處,但態度已中間趨左。6月袁罷免三都督職務後,7月7日閻公開致電袁世凱要求請孫、黃入京共商國是,就足以說明這一點。閻錫山此舉的目的,顯系以外患為由頭來緩和袁世凱對南方革命黨人的進攻。

但是銜恨國民黨極深的袁世凱,早已作好了武力征討革命黨人的準備,根本不會去顧及閻錫山的勸告。在此情況下革命黨人被迫倉促應戰。先是江西李烈鈞於7月12日在湖口宣佈獨立,不數日,黃興響應於南京,陳其美響應於上海,安徽柏文尉、廣東陳炯明、福建許崇智、四川尹昌衡、湖南譚延輳б蠶群笮�級懶ⅲ�追鬃櫓�衷��敵卸�胃錈�5�治�街瘴雌鴝�煊Α�

二次革命爆發前,閻錫山“呼籲和平”,主張調解南北紛爭;爆發後又不主動起而響應,置身於中間調和的立場,客觀上削弱了國民黨的討袁力量。他所以要採取這樣的態度,究其原因有諸多方面:

(一)山西作為最早響應辛亥革命的省份之一,處在北洋軍事力量的包圍之中,民國成立時,雖然在孫中山的呼籲下,閻錫山取得了繼任山西省都督的地位,但仍備受袁世凱的防範。袁世凱不僅在山西境內安插了不少黨羽,而且控制了相當一批軍隊。閻錫山的地位很不穩固。孫中山先生“儲存北方之革命據點”的密示,正好為閻錫山提出了不起而響應二次革命的組織依據。

(二)山西的財政仰賴北京財政的支援。民初的山西財力相當困窘,全省財政收入除錢糧外,一向以河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