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錫山作為國民黨政府的戰區軍軍政長官,在神聖的民族解放戰爭中,竟然暗中與日勾搭,所產生的惡果是極為嚴重的。首先,使日軍可用少數兵力控制山西,並放手掠奪山西資源,支撐日人的侵華戰爭;第二,使*承擔了來自日、偽、閻三方的壓力,付出了重大代價。
儘管如此,我們說閻錫山與日勾搭同汪精衛公開賣國投敵還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汪精衛在抗戰伊始,就高唱“亡國論”,主張對日妥協,迅速演變為一名公開叛國的大漢奸。而閻錫山不論日本人如何威逼還是利誘,最終還是沒有投降日軍。
三、避戰待機(1)
居山避戰
閻錫山自1939年發動“冬季攻勢”作戰之後,轉而採取消極抗日、力圖避戰的政策,儘量減少同日軍的衝突與交戰。1940年4月,他在給趙承綬的信中說:“憑中國人的力量,是打不了日本人的,可告各軍師長說,今後對日本人不要無故挑釁”。
同年8月20日,八路軍在華北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百團大戰。8月27日,八路軍總部首次向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報告了百團大戰的發動、兵力部署和初期戰果,並提請“電各戰區、各友軍部隊,抑制當前之敵,以利大戰之進展”。
國民政府軍委會獲悉後,對百團大戰予以肯定。蔣介石也致電朱德、彭德懷,給予嘉獎,並電令各戰區策應八路軍作戰。9月7日,蔣介石下達訓令,要求“各戰區應以十八集團軍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漢各路之遊擊破壞動作為法則,擬定自本年九[月]起至十二月止之持久計劃,加強敵後游擊戰,專以鐵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線與兵站、倉庫、飛機場、汽車、汽油機等實施有計劃、有組織之長期破壞。在此遊擊期間,其第一要義,務使敵軍不能抽調其在各地區之部隊,破壞其十月間秋季攻勢,造成與我軍有利形勢。”
閻錫山本不想出戰,可是蔣介石的命令又不能違抗,乃於9月16日製定了“策應百團大戰之作戰部署”:
(一)衛(即衛立煌——之敵,並斷其交通。以主力向臨汾以南同蒲沿線之敵發動攻勢,徹底破壞同蒲路交通,重點指向侯馬、運城。
(二)彭毓斌軍(即第34軍——引者注)主力附魏純美支隊,積極襲擊聞喜、萬泉、猗氏、臨晉之敵,協同南路軍之作戰。
(三)李文軍(即第90軍——引者注)第61師之補充團進出侯馬一帶,擴大遊擊,斷敵交通。胡總司令(即胡宗南——引者注)已經令飭遵。
(四)呂[吳]代總司令瑞英指揮南路軍,以有力一部積極襲擊河津、稷山、新絳、汾城、襄陵之敵,掩護補充團之側背。
(五)趙總司令承綬指揮北路軍,以主力一部積極攻牽當面之敵。
(六)攻擊開始預定為本月有日(即25日——引者注)。
9月19日,蔣介石批准了閻錫山的部署,並通知朱德。
可是,還未等閻軍行動,蔣介石於9月27日致電閻錫山、令晉南、晉西部隊立即停止攻擊。
這樣,在八路軍進行百團大戰期間,閻錫山基本上持一種坐山觀虎鬥的態度,未積極主動配合作戰,僅有衛立煌等部進行了一些區域性的配合,致使八路軍同日軍的作戰基本處於孤軍奮戰境地,付出了巨大代價。這說明,自“十二月事變”後,閻錫山儘管同共產黨談判,達成協議,維持了*關係,但是,抗戰初期那樣的協同作戰精神已基本上不復存在了。
不僅對待八路軍如此,就是對國民黨中央軍,閻錫山也同樣採取明哲保身的做法。1941年5月,日軍集結6個師團又2個旅團的兵力,發動了中條山戰役。戰火對閻來說近在咫尺,閻錫山本應積極配合作戰,或從敵後側擊日軍。可是,閻錫山為了儲存實力,避而不戰,晉綏軍第43軍軍長趙世鈴剛交戰,即率部逃往浮山塔兒山,眼睜睜地看著蔣介石損失7萬餘的兵力(陣亡萬,被俘萬)。
閻錫山這種靜坐觀戰的做法,主觀上是為了儲存其實力,但是,客觀上產生了極為消極的影響,不僅對整個抗戰不利,就是對晉綏軍也是不利的。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三、避戰待機(2)
因為,日方並沒有因閻錫山的避戰而放棄對閻的軍事攻擊,就在中條山戰役結束半年後,日軍於1942年2月中旬集中五六萬人,由鄉寧至孝義,大舉向晉西圍攻。於是,閻錫山又被迫進行所謂的“晉西大保衛戰”。4月8日,他在克難坡洪爐臺前舉行“民族革命根據地大保衛戰集體宣誓大會”,誓詞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