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目前的形勢,大東亞聖戰日本已有必勝的把握:
(2)你應該立刻發表通電,脫離蔣政府,加入大東亞共榮圈,勿再猶疑;
(3)日本方面已準備好相應的武器、彈藥、物資和現金,你如能馬上表明態度,日方立即交付“聯幣”300萬元,步槍1000槍,作為禮物。至於“汾陽協定”中所要求的一切東西,因數目太大,當分期陸續交付。
以上說法究竟哪種更為確切,因未見到文字檔案材料,尚需進一步考證。
在休會期間,閻錫山的警衛人員在村外望見山路上有許多人馬向安平村而來。閻錫山聽此報告,誤認為日軍因會議沒成功,要用武力威脅,遂循小道不辭而別。當日方得知閻已離會而去,遂將準備當場交付閻的1000支步槍和600萬元聯幣,原物運回。安平會議破裂。
此次會議,“雙方各有目的,頗有‘鴻門宴’的味道,日方的偽善面孔,仍掩藏不了它的蠻橫與陰狠,……會談遂不歡而散。”
這樣,閻錫山被迫與日軍進行的安平會議,雖曾希望“吉慶平安”,可是沒想到,他既未得到汾陽協定中所要的東西,也未從日軍手中得到新的收穫,結果會談破裂倉促而逃,安平會議不平安。事後,蔣介石認為閻錫山是晉文公,“譎而不正”。
安平會議破裂後,閻錫山與日軍談判暫時停止。日方為了擴大宣傳,向閻錫山施加壓力,把閻錫山與巖松握手的照片(因閻晃動,面目不清,日軍在太原找到閻便衣照底片進行一番拼湊偽造)印成傳單,用飛機向重慶、西安等地散發,企圖煽動蔣介石派兵討閻。閻錫山得知後說,抗戰開始後我就沒穿過便衣,如何能和日本人穿便衣照相呢,這完全是日本人的捏造,“純系威脅”。
二、與日勾搭(17)
經過安平會議,日方安達和花谷正判斷閻錫山暫時將繼續採取觀望的態度,因而重新研究對閻工作的方針,上報日軍中央統帥部批准執行。這個方針全文如下:
第一、方針
對伯工作今後的指導方針,應堅持我方嚴肅態度和適應機宜的各種策略,從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給以更大的壓力,從而使“伯”迫於現實,痛感焦慮,終於不得不放棄年來的夢想,而在適當的條件下屈服,與我進行合作。
第二、要領
一、適時通告廢除基本協定。
二、日軍在表面上要堅持不以“伯”為對手的態度。
三、加強對山西軍的經濟封鎖,並迫使駐汾南的第34軍等撤退到汾北山區等,以加強對“伯”的壓迫。根據情況,解除該部隊的武裝,以及分化瓦解山西軍的部分隊伍。
四、如“伯”提出請求,應相機行事,經批准後可以重新簽訂切實可行的合作協定。
據此,日方判定“與閻進行交涉,不強行加以武力壓迫與經濟封鎖相結合,則難以達到目的”。5月17日,巖松義雄通告閻錫山,廢除與晉綏軍簽訂的停戰協定,日軍將採取自由行動,並且要求閻錫山將汾河以南的晉綏軍撤到汾河以北。
閻錫山則堅決不從汾南撤軍,因為如果將晉西主要產糧區——汾南讓給日軍,晉綏軍將“不戰而亡”。於是日軍開始進攻汾南,在稷王山一帶將晉綏軍第34軍擊潰(軍長王乾元負傷,暫編第54師師長王鳳山陣亡),並揚言進攻吉縣。同時,日軍對晉西實行嚴密的經濟封鎖,並對晉綏軍進行分化瓦解。
1943年之後,由於形勢的變化,閻日雙方關係重趨緩和,恢復了物資交流。1944年1月,日軍為滿足閻錫山“剿共”與“徵糧”的需要,允許閻派4個師移駐浮山、安澤地區。同年秋,閻錫山派其心腹朱綬光長駐太原。之後,日閻雙方雖保持著聯絡,但無積極的進展。1945年4月12日,閻錫山在蔣介石授意下,派其前任參謀長朱綬光赴太原與日軍秘密聯絡。
客觀地說,閻錫山與日勾搭,不過是為了利用日軍罷了,不能視為投降。1943年趙戴文病危期間曾對閻說:“以後無論局勢如何變化,希望你不要走汪精衛的道路。”閻回答說:“我有我的主張,我為了存在,利用他們,絕不會走他們的道路”。趙欣然地說:“那我就放心了。” 這段對話表露出他與日勾搭的目的是為了“利用”的真實想法。
而臺灣學者說,閻錫山“將計就計”勾搭日軍,“虛與委蛇”,只是“手段稍微有些變通,從日方得到物資、金錢和軍事裝備,先壯大實力,以後再見機行事”,甚至認為,這“未嘗不是一個很好的戰術謀略”,則未免過於偏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