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85章 象棋故事

第七百六十三章象棋故事

象棋也是我國古代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古代文化遺產的瑰寶之一。與圍棋相比,象棋的愛好者人數更多,而且幾乎各個階層都有。上至帝王將相、達官貴人,下至普通的勞動人民,走街串巷的販夫走卒,都有喜歡下象棋的。可以說,象棋在我國,自南宋以後,已經達到家喻戶曉的程度。隨著象棋在我國的興起和發展,在歷代都出現了一些關於象棋的趣話軼事,在象棋愛好者中間廣泛地流傳。

宋太祖趙匡胤透過黃袍加身做上了北宋開國皇帝,他當皇帝后,為了防止“陳橋兵變”事件重演,除杯酒釋兵權外,採取抑武重文的策略,提倡興辦學堂,完善科舉考試。

宋太祖認為讀書要學以致用,他曾對皇子的老師說:“帝王之子讀書,只要懂得治國平亂的大道理就行,沒必要吟詩作文,這些都沒有用。”

所以宋朝的科舉考試和注重吟詩作賦的唐朝不同,而注重策論。宋太祖正式建立了殿試製度,即在吏部考試後,宋太祖在殿廷之上主持最高一級的考試,決定錄取的名單和名次,所有及第的人於是都成了“天子門生”。那時,每科進士不過10人左右,宋太祖規定按照交卷先後定名次,並在汴京(現開封)皇家花園瓊林苑賜宴慶賀,史稱“瓊林宴”。

《宋史·樂志四》載::“政和二年,賜貢士聞喜於辟雍,仍用雅樂,罷瓊林苑宴。”宋代詩人辛棄疾《婆羅門引·用韻別郭逢道》:“見君何日?瓊林宴罷醉歸時。”

宋朝狀元文天祥曾有一首《御賜瓊林宴恭和詩》描寫瓊林宴盛況:“奉詔新彈入仕冠,重來軒陛望天顏。雲呈五色符旗蓋,露立千官雜佩環。燕席巧臨牛女節,鸞章光映壁奎間。獻詩陳雅愚臣事,況見賡歌氣象還。”元本高明的《琵琶記·新進士宴杏園》:“每年狀元及第,赴瓊林宴,遊街三日。”黃梅戲《女駙馬》中的主人公馮素珍,女扮男裝得中頭名狀元之後,有一段膾炙人口的唱段:“我也曾赴過瓊林宴,我也曾打馬御街前……”

開寶八年(975年),宋太祖趙匡胤在講武殿親自主持殿試,經過層層選拔上來的舉子們都在考場集中精力作策論,就在大家苦思冪想之際,王嗣宗和陳識完成了答卷,一同起身交卷,而且答卷都非常優異,但是狀元只能有一個,一道難題擺在了宋太祖面前。

如果要換成別的主考官可就束手無策了,可是卻難不倒曾導演過“黃袍加身”和“杯酒釋兵權”的宋太祖。

宋太祖靈機一動,計上心來,高聲說道:“你們兩人打架,誰贏誰就是狀元,我打架在行,就親自當裁判。”於是王、陳二位儒生在大庭廣眾之下,赤膊上陣,就像蒙古族的摔跤一樣,扭打在一起。二人你來我往,拳打腳踢,戰了幾個回合,不分勝負。可也巧,陳識由於平時用腦過度,未老先衰,敗頂成了禿子,帽子在頭上晃來晃去戴不穩。陳識愛面子,不想讓自己的禿頂示於眾人,便不時的用手去扶帽子,這樣就分散了比武的精力。王嗣宗抓住機遇,趁陳用手正帽之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飛起一腳,將陳識踢翻在地。宋太祖見狀,連聲叫好,宣佈王嗣宗為新科狀元,即史上著名的“手搏狀元”。

殿試後,朝廷舉行隆重的典禮儀式,宋太祖宣佈登科進士名次。在瓊林宴上,宋太祖和相關的朝中大臣與新科進士們觥籌交錯,飲酒賞景,其樂融融。

據說,緩刑制度起源於英國,由英國法官希爾所創。又說起源於美國,1878年,美國的馬薩諸塞州透過了第一部正式的緩刑法規。其實,早在我國的北宋時期,開國名將曹彬就發明過“緩刑”。

曹彬,字國華,真定靈壽(今屬河北)人,在北宋統一戰爭中立下汗馬功勞。《宋史》評價曹彬:“仁恕清慎,能保功名,守法度,唯彬為宋良將第一。”

後周末期,趙匡胤管領禁兵,權勢日盛,一些官員都巴結他,唯獨曹彬沒有公事從不登門。趙匡胤做皇帝后,曾問他:“往日我常想親近你,你為什麼總是疏遠我呢?”曹彬叩頭謝罪說:“我是周室的近親,又身負重任,小心謹慎還害怕有過失,哪裡敢妄自交結呢?”

曹彬為人仁敬和厚,性格溫和,在朝廷從未違旨,也從未談別人的過失。他平定後蜀回朝後,宋太祖問及官吏的善惡,他回答說:“軍政之外,不是我應該聞見的。”皇帝再三問他,只推薦隨軍轉運使沈倫廉潔端謹可用。做了將相之後,也從不擺官架子,處處謙虛禮讓。在路上遇到士大夫,一定引車迴避,不稱呼手下官吏的名字,每次手下官吏談政事,一定先整冠才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