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8章 象棋過去以及發展

也是在《玄怪錄》中,有一則《巴邛人》,說的是巴邛人有一處桔園,其中有兩隻桔子生得十分奇物,有三四斗大小。剖開來看,每隻桔子當中都有兩個老頭,白髮白眉,肌體紅潤,正在下著象棋。象棋又被稱為“橘中戲”,恐怕是由此而來。

宋代話本《梁公九諫》中也有武則天夢見與天女下象棋、自己被打將的故事。種種材料證明,唐朝時已經有了很完備的象棋。

關於宋朝象棋的形制,我們可以參見《雞肋集》的記述:

餘為兒時無他弄,見設局布棋為此戲者,縱橫出奇,愕然莫測,以為小道可喜也??暇時因求所謂象戲者,欲按之以消永日。蓋局縱橫路十一,棋三十四,為兩軍耳。

當時的棋盤縱橫均為十一路,與今天的九縱十橫的象棋盤不同,棋子三十四,也比今天的象棋多出二子。

《北狩見聞錄》中有一則軼事:宋徽宗被金國擄去,不知道康王趙構已經稱帝,有一次太后拿來一副像戲的棋子,在一張紙上書寫趙構的名字,貼到“將”上,然後用一塊黃羅把所有的棋子包裹起來,焚香禱告說:“今三十子俱擲於局,若康王字入九宮者,主上必得天位。”

說罷,將黃羅包裹的棋子一齊擲下去,帶著趙構名字的“將”果然落入九宮,其餘的棋子則離得遠遠的。太后大喜,徽宗皇上聽說以後也非常高興。

《揮麈後錄》中也有類似的記載,不同的是棋子的數量變成了三十二,比《北狩見聞錄》的三十子多出兩枚。

不論是三十,還是三十二,都與晁補之在《雞肋集》中所記的三十四不同,可見,北宋晚期的象棋已經有了明顯的變化。北宋理學家程顥有一首《象戲》詩,其中寫道:

大都博奕皆戲劇,象戲翻能學用兵。

車馬尚存周戰法,偏裨兼備漢官名。

中軍八面將軍重,河外尖斜步卒輕。

卻憑紋楸聊自笑,雄如劉項亦閒爭。

詩中提到了象棋中的“兵”、“卒”、“偏”、“裨”、“車”、“馬”、“將”等,這裡的“偏”和“裨”相當於後來的象和士,詩中惟獨沒有提到中國象棋中最靈活的“炮”。想必此時宋金戰端還沒有開始,幾十年以後,當那些困守城池的北宋守軍吃盡了金軍炮石的苦頭,才開始把它新增到“戲兵”的象戲遊藝當中。

有人考證認為,北宋時期的象棋盤上還沒有界河,楚河漢界在南宋時才在象棋盤中出現,但從程顥的這首詩中看,“河外尖斜步卒輕”,似乎已經設有河界,而且在界河兩邊使用兵、卒的著法也有些差異。“雄如劉項亦閒爭”一句,也把棋盤上的交戰和楚漢之爭相類比,或許,這一首詩正是象棋盤上“楚河”、“漢界”之濫觴。

南宋文人劉克莊有一首《象弈一首呈葉潛仲》,從中可以看出象棋發展到南宋晚期的大致形態,從“屹然兩國立,限以大河界”、“遠炮勿虛發,冗卒要精汰”等詩句看,此時一副棋是三十二子,已經有了炮,棋盤中間也有了一條界河。

宋代是中國歷史文化發展到最高水平的一個朝代,也是象棋流入民間,成為人民茶餘飯後一大樂趣的普及朝代。中國象棋的第二個全盛時代是在唐宋時期發展至高潮的,不僅僅是達官貴人,或者伶人藝伎,就連街頭巷尾的平頭老百姓也都在走象棋、比棋藝。象棋最終的遊戲模式也是在這一時期定型的。元明清時期,象棋因戰亂而經歷了一段短暫的黑暗生長期。但是很快,象棋就走出了低谷,恢復了蓬勃發展的生氣。清代還出版了許多象棋名家所編撰的棋譜,極具歷史文化的參考價值和博弈技巧的藝術價值。近代的中國象棋,又因戰亂而出現了一段晦暗的空白期。但新中國成立後,象棋又迅速地回到了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發展到1956年,中國象棋被載入中國正式體育專案的名單列表。

發展至今,象棋基本上已經成為中國家喻戶曉的一項智力遊戲。其規則和道具都很簡單,古今中外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參與其中。截至目前,全國級別的象棋大賽有五羊杯全國邀請賽、全國象棋甲級聯賽、全國象棋等級賽、全國象棋團體錦標賽和個人錦標賽等。在亞洲象棋聯合會的帶動下,世界各地的象棋活動逐漸開始興起。自1993年成立世界象棋聯合會以來,國際上如美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先後舉辦了象棋的交流活動。

2014年的4月,象棋正式成為世界智力聯盟的成員。除了走國際化道路以外,作為益智類遊戲專案的象棋為了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還要與科技進步最大標誌的網路相結合,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