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8章 象棋過去以及發展

第七百章象棋過去以及發展

“象棋”,又稱“中國象棋”。其實“中國象棋”倒不如稱為“中國軍棋”或“中國戰棋”。因為小小的一盤中國象棋竟然濃縮了中國古代軍事與戰爭發展的歷史軌跡。它是我國特有一種模擬古代戰爭形式娛樂性文化的表現藝術。之所以稱為“象棋”,據我國古代傳說,象棋是舜發明。舜弟弟叫“象”,很壞,幾次想害死舜。後來舜把他幽禁起來,又怕他寂寞,就制了一種棋給他解悶,象棋“象”,就代表舜弟弟。

有據可考“象棋”其雛形是戰國時期的“六博戲”。如:《楚辭招魂》中有“蓖蔽象棋,有六博兮;分曹並進,遒相迫兮;成梟而牟,呼五百兮”。《說苑》載:雍門子周以琴見孟嘗君,說:“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春秋戰國時兵制,以五人為伍,設伍長一人,共六人,當時作為軍事訓練足球遊戲,也是每方六人,現在稱“參軍”為“入伍”就源於此。所以反映在當時“象棋”上也是以每方為六枚棋子,稱“六博戲”。由此可見,早期象棋,就象徵著當時軍事組織和戰鬥的一種遊戲。

秦末楚漢戰爭之後,象棋吸納了楚漢戰爭中作戰形式、用謀鬥智精華,逐漸完善至明代使其定型為現在婦孺皆知的“象棋”。

據史料記載,“楚河漢界”在古代滎陽的成皋一帶,該地北臨黃河,西依郵山,東連平原,是歷代兵家興師動眾的戰場。公元前203年,劉邦出兵攻打楚國,項羽糧缺兵乏,被迫提出了“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為漢,以東為楚”要求,這便成為象棋“楚河漢界”的來歷。唐代象棋有了一些變革,有了“將、馬、車、卒”四個兵種之分。這也是與當時軍事戰爭緊密的聯絡。到了宋代,因火炮發明,象棋又增加了“炮”,又因出謀劃策和籌集糧草人士對戰爭的重要作用,還增加了“士”、“相”。象棋對弈中,隔“河界”列陣對壘紅方和黑方,同樣是楚漢兩軍隔鴻溝對陣模擬。當初,項羽率領楚軍雄踞霸王城上,旄旌節旗和鎧甲服飾皆為黑色,猶如一條黑色巨龍;曾斬蛇於道的赤帝子劉邦帶領漢軍列陣於漢王城上,赤幟紅旌,將士服飾皆為紅色,形成一道紅色的屏障,與楚軍構成森嚴對壘陣容。這便是棋盤上黑、紅雙方對陣由來。

象棋對弈開局雙方誰先走棋,也有約定俗成規矩,這便是俗語所謂“紅先黑後,輸了不臭”,意思是讓紅方先走棋,其實這種遊戲規則也源於楚漢戰爭。當楚漢相約“鴻溝為界,中分天下”之後,又是漢軍先越鴻溝攻楚,最終殲楚軍於垓下,有了輸贏定論。這些反映到棋局上,就形成了“紅先黑後”的俗語。

象棋棋子佈列、棋子行進路徑及職能作用,更是楚漢戰爭模擬。在河界前沿陣地上,兵卒列隊,出擊時徒步迎敵。佈列在二道陣地上炮,有輪承載,若無阻礙,可長驅直入,若有棋子為炮架,便可越過炮架直線炮擊其最近棋子。在第三道陣地上,由“米”字構成城垣外,車馬相嚴陣以待,“車”是古代戰爭利器,腿長威大,進敵陣如入無人之境;“馬”為掛鞍鐵騎,騰挪跳躍,所向披靡;“相”則以田為徑,在營盤城外,管理農事,籌募糧草,為軍隊提供後勤保障;“米”字城池裡,由文武侍衛和出謀劃策幕僚組成士守衛保護著將(或帥)使之能往來城中,排程兵馬迎敵。從這裡似乎可以看到楚漢戰爭中劉邦和項羽、蕭何與項伯、張良與范增、韓信與鍾離昧、樊噲與項莊的影子。

生活在華夏大地上炎黃子孫用自己歷史經驗和聰明才智,創造了模擬古代戰爭、比計賽謀、鬥智鬥勇的娛樂遊戲,並使這種智力遊戲既能擺上深宮御案,又能戲於街頭簷下,成為世界上少有雅俗共娛獨特文化,這不能不說是華夏民族對人類文明的一個重要貢獻。

研究者通常把唐代傳奇小說集《玄怪錄》中提到的象棋稱為“寶應象戲”,根據故事中的描述,我們可以推測出寶應象戲的以下特點:

當時的象棋棋子是立體的,有的棋子是用銅、金等鑄成,馬、車、卒的走法與後世的差別不大,而其中的“將”卻可以縱橫四方,如《五雜俎》認為:

唐《玄怪錄》載岑順事,可見當時象棋遺制,所謂“天馬斜飛”、“輜車直入”、“步卒橫行”者,皆彷彿與今同。但云“上將橫行擊四方”者,稍異耳。唐不聞有象,而今有之。胡元瑞雲:“象不可用於中國。”則局中象不渡河,與士皆衛主將者,不無見也。

中唐時期的寶應象棋,已經具備了與今天中國象棋類似的主要形態,其中還有一些特徵與國際象棋類似,如“將”可以過河,似乎是外來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