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5章 象棋知識普及——王再越

第六百七十章象棋知識普及——王再越

自古以來,中國象棋與名人就結下了不解之緣。儘管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專長各異,甚至政治觀點相悖,但他們卻有一個最基本的共同點,那就是--都深愛著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尤其是被譽為“四大藝術”的琴、棋、書、畫。舉世共仰的***總理就曾對知識分子說過這樣一句話:“琴棋書畫都要會一點,要成為通才”。

中國象棋做為四大藝術之一,自然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與文化內涵。由於棋弈對智力,意志和思維方面的促進作用,故科學家認為,它是人類創造活動過程的一個縮影;是集娛樂、體育、智育、藝術與科學之大成的高尚活動。即為高雅藝術,自然成為帝王將相、文人學士與墨客騷人喜愛的專案。

唐代,由於唐太宗李世民為倡導“象戲”,武則天推而廣之。“當時社會風尚十分重視弈棋,文人學士會不會弈棋及其水平高低都與他在社會上的地位有一定關係”。故唐宋八大家人人善弈,其中白居易頗為自負,曾有“棋罷嫌無敵,詩成愧在前”之感嘆!名臣狄仁傑,以棋局釋政局,首開棋為政治服務之先河。唐相牛僧儒,夢“金戈鐵馬,銅枰滿床”,其扎記《玄怪錄》為研究象棋史留下珍貴的借鑑資料。比唐更早的北周武帝對“象戲”更是欣賞,特命驃騎大將軍,著名文學家庚信撰寫《象戲賦》,擴大宣傳。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更是一位象棋迷。他下棋輸華山的故事家喻戶曉,而且重信諾,不僅賜華山陳摶,同時“免華山附近黎庶之徵徭近三百年”。因下棋而使廣大百姓長期免稅,此舉古今罕見。在他的影響下,宋朝湧現出一大批象棋愛好者,如王安石、秦少游、劉克莊、李清照、葉潛仲等。其中文學家洪邁撰寫《棋經論》,成為早期的象棋理論家。

曾編篡《資治通鑑》的史學家司馬光物件棋大膽革新,發明“廣象棋”,在中國象棋史上有一定影響。著名學者陳元靚撰寫的《事林廣記》,更是我國早期的象棋譜。著名詩人葉潛仲據說棋藝水平很高,劉克莊稱讚他“縱未及國手,其高亦無對”。更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時期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人們只知道他留下的《正氣歌》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鏗鏘名句,卻很少知道他還是一位棋藝水平相當精湛的象棋專家。他“行弈決勝負,愈負愈樂,忘日早暮”。可見興趣之濃。他在詩中多次流露出物件棋的濃厚感情,“客來不必籠中羽,我愛無如桔裡枰”。他還善弈盲棋,應該說,在中國象棋史上,盲棋第一人非他莫屬。誰能想到,文天祥還是排局能手。被俘後仍未忘情象棋,曾精心製作過40多個象棋排局,可惜僅有‘單騎見虜“一局留傳下來。從此局的著法中不難看出其構思之奇妙不僅凝聚著聰明才智,同時也閃爍著作者勇敢頑強和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與歷代帝王相反,明朝朱元璋是堅決反對下棋的皇帝。但其子其孫卻是嗜棋如命的“高階棋迷”。這說明,象棋的藝術魅力是任何人也禁不了的。其子朱權不但下棋,還編寫棋譜。另一子明成祖朱棣在組織編篡《永樂大典》時,還命他們編入一卷《象棋》。其孫朱高幟(明仁宗)愛棋更甚,他與狀元曾子下棋興濃時,還賦詩助興,互相唱和,這裡節錄兩句。曾子曰:“兩軍對敵立雙營,坐運神機決死生”。明仁宗曰:“等閒識得軍情事,一著功成見太平”。可知雅興不淺。

帝王如此愛棋,老百姓呢?明朝學者楊慎(《三國演義》開卷詞作者)在其著作《丹紹雜錄》介紹象棋“芸夫牧堅,俄傾可解”。足以說明象棋在人民群眾中的普及性。一生富有傳奇色彩的著名畫家兼文學家唐伯虎,也是一位象棋迷,曾留下不少弈棋詩。按說,清朝的帝王物件棋藝術該是比較陌生的。然而,他們也還是禁不住誘惑,很快就被象棋征服了。譬如,乾隆皇帝既是戲迷,又是棋迷,而且一旦擺上棋就不肯再去看戲。總之,象棋在明清時期有著長足發展,特別表現在文化理論上。誇張點說,明清時期的社會名流大部與象棋有瓜葛。大家熟悉的小說家,文學家如馮夢龍、淩濛初,吳承恩等,在他們的著作中,你可以找到不少弈棋詩作。曾官拜東閣大學士的著名書法家劉墉(劉羅鍋)寫過一首非常形象的《詠象棋》七律。有嘉靖“八才子”之稱的太常寺少卿李開先因抨擊朝政,被罷官為民。從此開始詩文散曲等通俗文藝創作,唯一調節生活的便是下棋,而且水平很高。他給朋友的詩中這樣寫:“我愛敲棋君善飲,人稱豪客與閒仙。”他“敲棋編曲、競日無休”,常以此為樂。康熙年間,曾編寫《梅花譜》的作者王再越,一生不求名利,為人剛直不阿,常常借棋喻世,時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