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勃去了,而且一連去了好幾次。
父親第一次來到何橫城,隨行人員向大隊支書李合貴介紹說:“這就是聶榮臻元帥。”
純樸的鄉親們上上下下打量父親,李合貴哈哈一笑,半開玩笑地說:“像龍、像虎,像個大官。不愧是大元帥呀!”
父親同村民們一一握手,說:“聽說你們的生產搞得很好,特來這裡學習。”
他們開始時有些緊張,後來看到面前這位穿布衣的元帥沒有一點架子,就放開膽量,七嘴八舌地講起了科學種田,時而放聲大笑,父親頻頻點頭。臨走時,父親說:“人總得吃飯穿衣,像你們這樣立足農村,為國家人民做貢獻,我看我們的黨、國家還是大有希望的。”
第二天,意猶未盡的父親又來了,他在村子裡轉,到村民家裡東看西看,還來到養豬場、油坊和菜園,連一口水也顧不上喝。他在琢磨何橫城大隊的經驗。
父親第三次來,沒有打招呼,而是直接來到了大隊的實驗農場,找到正在忙碌的李合貴和他的兒子李明山。父親單刀直入地說:“我過去是主管科學的,你們是農業戰線上搞科學種田的,咱們有共同點。我雖然不懂農業種植,但我知道科學對農業是十分重要的,農業也是一門科學,而且你們已經做出了成績。今天,想請你們再給我講講怎樣科學種田。”
他們乾脆坐在地頭,李合貴和他的兒子李明山詳細地講開了,講他們怎樣“間作套種”,怎樣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在同一單位面積上使小麥、玉米、棉花、油菜獲得了豐收。
在北方大部分地區處於貧窮低產的情況下,何橫城大隊糧、棉、油產量卻連年翻番,令父親欣喜不已。他稱讚說:“你們做得很好,真不簡單,這個經驗推廣出去,吃飯穿衣就不成問題了,我回去後要向中央報告你們的情況。”
回到邯鄲住所,父親便把何橫城大隊科學種田的情況,向中央寫了報告。
第四次來何橫城時,父親對李合貴說:“我已經向中央寫了報告,把你們的成績報告給了周恩來總理。”李合貴聽說周總理都知道他們大隊了,高興得合不攏嘴。他帶父親參觀大隊的養雞場,父親邊看邊問,這是什麼品種,產蛋怎樣,防病、餵養的情況等等,不厭其煩地問。其間,父親見飼養員用力一吹哨子,不論多遠的雞都能飛跑而至,樂開了懷,說:“養雞也能軍事化呀,哨子一響,就能集合。”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我還能做點什麼?(4)
父親還是發現了問題,他對李合貴說:“你們的雞品種不好,需要改良。”
回到邯鄲住處,父親就給北京打電話,說是自己掏腰包,讓買200只名為來亨雞和九斤黃的優良品種雛雞,要快些送到何橫城大隊,送給鄉親們飼養,並說這種雞比鄉親們餵養的土雞成長快,產蛋多。
在京的周均倫秘書很快照辦,把雛雞運到了何橫城。30多年後,有記者去採訪周均倫,他仍然感慨地說:“從這件事上你們就可以看出,我們的聶帥太愛科學了,簡直是痴迷科學,在那樣的處境下,他還想著科學種田,科學養雞。”
1973年,李合貴和他的兒子李明山參加了全國棉花會議,在中南海受到了中央首長的接見。周總理在會上說:“誰說北方地區不能糧棉雙高產?何橫城就能雙高產!”
1974年“十大”期間,父親將李合貴接到家中做客,說:“你們的經驗好,了不起,受到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重視。這是你李合貴的光榮,你們全村的光榮!”
如今,何橫城大隊的老支部書記李合貴早已逝世,他的兒子李明山和鄉親們仍然念念不忘父親來這裡的情景。2002年我們到老區尋訪時,我和尋訪組的同志專程去了一趟何橫城,鄉親們拉著我的手,給我講父親當年來這裡的情景,讓我感動不已。2004年11月,李明山來到我家,說是要向聶老帥報告村裡的情況,他站到父親的遺像前,雙腿跪地連連磕了幾個頭,含著眼淚,把30多年來何橫城的巨大變化講給父親聽……
如果不是後來父親得了面板病,他還會在邯鄲待下去。這裡雖然清苦,但遠離喧囂,他過得倒也自在。可是,1970年初,可能是由於水土不服的緣故,他全身起了嚴重的溼疹,夜裡癢得睡不了覺,面板被抓破後,淌黃水,非常痛苦,睡不好覺又影響到他的心臟。從北京找了藥送去,父親用了也不見效。實在沒有辦法,他向周恩來報告了這一情況,周總理很快批准他回北京治療,治好病再回去。
1970年的“五·一”節,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