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我們生活在同一個星球上。人類的基本欲求和需要,如衣食住行、人身安全、生兒育女等,都決定著,至少是部分決定著,我們、我們祖先以及我們同時代人的生活。男女不同的體型特徵成為角色分配的基礎,角色的分配在相關社會中被稱為“文化傳統”。大量諺語用或直白或隱喻的方式指稱女性身體或身體部位、男女角色和兩性關係等。由於諺語反映著人類的共同特性和共同經驗,所以理解其他文化的諺語,哪怕是翻譯過來的諺語,並不是什麼難上加難的事。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材料蒐集與問題研究(2)
具有啟發意義的是,人們不用費多少腦筋就能理解那些來自聞所未聞的文化的諺語。筆者經常發現,生活在不同大陸上、年齡有別、背景和文化各異的聽眾能夠迅速理解其他文化的諺語。之所以有這種驚人的跨文化理解力,其原因離不開這樣一個事實,即諺語大多取材於人類共同的身體和性別經驗。不過,由於某些諺語取材於特殊的地域和文化語境,所以在沒有背景資料的情況下,理解起來難度就會加大。
比較研究需要具有可比性的材料。“我們研究的地理空間越大,使用的分析單位就越小”(Moretti 2000:57;61),這是一條保持材料可比性的實際規律。'4'本課題的選材從女性作為“一類人”的主題出發,在此基礎上搜集而來的諺語庫特別適於跨文化比較研究。從事跨文化比較時,我們也失去了一些東西,即在“活”的使用語境中,地方文化語境有可能使諺語獲得一些增值意義;但同時我們也獲得了一些東西,比如透過本研究我們取得了對於人類性別模式觀念的新洞見。
簡潔有力、容易記憶的諺語揭示了種種觀察生活的方法。諺語富有音樂性,風格直接坦率,它們反映出文化的特殊性,同時它們也反映出我們這些男男女女的血肉之軀所享有的超越地域、超越歷史的共性。人們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塑造成男人或女人。諺語資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尺度,使我們瞭解到,在何種程度上我們個人或整個社會仍在繼續吸收這些頑固的舊思想,以及我們和我們的祖先在世界觀上有多大的出入。儘管地域有別,儘管歷史在發展和變化,我們一直都在有意無意地受到諺語資訊的影響。
諺語中的不少想法不再像過去那樣不言自明。這意味著,“傳統”在變化,在工業社會尤其如此。變化主要讓特權集團受益,但對沒有接受過多少教育的大多數人則影響不大。後者對何謂男、何謂女的問題通常有自己固定的看法。然而,這並不是說,社會特權集團沒有潛移默化地接受舊思想和舊想法。當代事業型婦女若想找物件,恰恰因為事業成功而仍然很難找到合適的伴侶。
關於女人的諺語可以極大地幫助我們解釋,在世界範圍內,性別差異是如何以及為什麼使男女之間的鴻溝不斷加大,使得他們形同陌路,不願分擔公共生活職責和家務活。性別溝壑是以意義不大的身體差異為基礎的,透過諺語的傳授和說教,性別溝壑得以維繫,現有等級得以強化,是什麼鞏固了女人的刻板形象,從而使傳統分派給男女的生活角色合法化。這些規定還有不可逃避的另一面,即行為不符合規範的女人和男人同時受到其他女人和男人的羞辱。特權不會輕易讓位,習慣於使喚別人幹髒活的人不希望生活發生變化。17世紀法國作家塞維尼夫人(Madame de S vign )發現,“馴服下層人是維持社會秩序的必要之舉”。或者,如一則德國諺語所言:“一個人鋪床,另一個人坐享其成。”
那些舒舒服服佔據高位的人,很少主動提出要分擔令人生厭的工作。一則盧安達諺語透露出這樣的埋怨之情:“無道之家支使你汲水拾柴。”意思是說,如果一個男人同意去做讓人顏面盡失的“女人的事”,他就會淪為妻子的奴僕。如果一個女人不遵從其社會角色,她將受到社會的譴責。歐洲諺語裡過去常有這樣的抱怨,不守規矩的女人“穿著褲子”。
所有針對男人的警訓以及針對女人的嚴格規定都反映出一種強烈的、害怕失去現有地位的不安全感和恐懼感。如果女人真的恪守本分,遵從無休無止的清規戒律,保持溫順的態度,諺語豈不是完全多餘了嗎?
我們應該從一開始就強調,本書不關涉“現實”,因為諺語不反映“現實”。那些不勝列舉的小小文字反映出一種理想,同時也反映出對於背離理想的遺憾,而這種理想是某些人構想出來的,諺語捍衛的正是這些人的利益。諺語討論的是誰的理想呢?人們相信,諺語作為一種大眾文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