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神韻?”
場面越發無聲無息。所有的胭脂力,潮水般向著辛然蜂擁而來。
辛然趁熱打鐵,接著說道:“周的雅樂有‘六舞’,《大韶》便是其中之一。《大韶》又名《大磬》,用於祭祀四方,相傳為舜時的樂舞。《述而》篇記錄了人皇到齊國,看到《大韶》的演出,而陶醉得‘三月不知肉味’。他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大韶》它能使‘鳳凰來儀,百獸率舞’。試問,在場何人,能達到這個境界?”
眾人呆若木雞,無人接話。辛然繼續道:“何為‘六舞’?周公制禮作樂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制定六舞。‘六舞’又稱‘六樂’,包括《雲門》、《咸池》、《大韶》、《大廈》、《大漢》、《大武》六首樂舞。此為樂舞的最高典範,為‘先王之舞’。這六個舞蹈又可分為文武兩類。黃帝、堯、舜、禹等人以文德服天下,所以他們的樂舞是文舞;湯與武王都是以武功征服天下,所以是武舞。‘六舞’的演出儀制有明確規定,表演者都是在‘大司樂’門下受教育的貴族子弟。還有,八音克諧。史籍《尚書·舜典》上記載:虞舜命主管樂事的樂啟教育胄子,使他們做到‘直而溫,寬而慄,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八音克諧’中的八音指八大類樂器:金、石、土、革、絲、木、匏、竹。八類樂器有條不紊地協奏,產生出美妙和諧、悅耳動聽的樂音,就叫‘八音克諧,天相奪倫’。”後續最新章節,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