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傑後來對我說:我帶出的兵,我瞭解他們,更相信他們。只是……
後面的話,楊傑師長沒有說下去。的確,地震再一次告訴我們,在大自然面前,人類自詡的一切偉岸都是不足掛齒的。
但是時間的確是來不及了。已經是19號,從地震發生到今天已經是一週時間了,如果有生存者,也是生命垂危了。楊師長以及包括是劉衛榮和朱偉峰在內的所有人的感覺都是對的。在長達8個晝夜的時間裡,賴元平再也沒有站起來過。沒有任何食物,沒有水,沒有治療,到了19日這天,他細若遊絲的生命,已經將近盡頭。
一切就緒之後,一種悲壯的情懷由然而生,沒有過多的告別話,在“要保證安全”的反覆叮囑聲中,下午2:50,距耿恆報信時間只過去了僅僅十餘分鐘,副團長劉衛榮帶著裝備好的小隊一行出發了。
他們計劃先乘車到達紅白鎮,然後下車,沿鐵路步行,逆石亭江而上,經過龍寶坪,再到響水溝,地震前的距離大約是30公里。
上篇 追 索(6)
紅白鎮到龍寶坪的路,之前因為戴玉強小隊的奔襲,基本上路線清楚,但是這個12個的小隊在這短短的10公里路上艱難行進到晚上8:50,天黑透了,才到達龍寶坪。沿途到處是塌方,幾十噸的石頭從山頂上滾落到路上,將堅硬的路面砸個幾米深的大坑。有的砸到貨車上,生生的將幾米高的貨車擠壓成麵包狀。很多橋樑都垮了,鐵路的軌道嚴重變形。不但沒有路,還要隨時注意遭遇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突然襲擊”。險情始終讓隊員們高度緊張,他們一直小心翼翼往前走,終於在晚上8點半左右到達了龍寶坪。
關於這一路上的種種不測與艱險,所有的人都或多或少在電視或者報紙等相關媒體上知道了一二,這裡不用再過多詳述,要說一句的是,在路上,他們“揀到”了5名志願者,這5人也是聽說了龍寶坪一帶有人倖存,懷著一腔熱血徒步走進來的,他們完全沒有想到這條所謂的路已經變成了鬼門關。他們順著扭成麻花狀的鐵軌走了半路,鐵軌沒了,巨大的山體彷彿傳說般地迎面站在路的正中,路斷了,做為戶外運動愛好者的他們從沒有經歷過如此恐怖的令人生畏的情景,眼看天要黑了,進退無門他們沒轍了,正好遇到了劉衛榮和朱偉峰這一行人。在大喜過望的這5個人的眼裡,這支精幹的小隊人馬不亞於天神降臨。這5人中,有擅長戶外運動並且當過兵的李勇,還有一個徐曉亮也是轉業軍人,他現在的身份是重慶市江陵醫院的醫生。
龍寶坪是地圖上一個找不到的點,在地震前是個有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四周被群山包圍,地震發生後,這裡變成一片廢墟,現在更是空無一人。天又下起雨來,黑暗隨之而來,到響水溝還有十來公里,為了安全起見,副團長劉衛榮和朱偉峰商量後,決定這個夜晚就在龍寶坪露營。
幾根枯枝堆起,他們點起了一堆篝火。
四
幾乎就在劉衛榮朱偉峰等人的搜救小隊出發的同時,影響著賴元平另一路人馬的一些人物也上場了。
5月19日下午,哀悼時間剛過,載有北京軍區255野戰方艙醫院的救災專列“搶90369”號,經過3100公里51個小時的長途賓士,終於吐著白白的濃煙徐徐到達了德陽火車站。方艙醫院的裝置實在是太重了,列車中途不得不臨時停車十多次,5個隨車的師傅檢查車輛讓因載重過大而過熱的車輪冷卻。所以儘管為了適應醫院的行動,這列車經過了相應的改裝,自中午11:40發車起,到終於抵達目的地,原定二十幾個小時的行程,足足超了一倍的時間。
這幾十個小時對於255人來說的確是太漫長了。因為他們不僅僅是來自唐山的醫院,更是經歷了唐山地震後成長起來的一群醫療人。副院長鄭曉東本人,就是30年前從唐山地震的廢墟里站起來的倖存者。比起其它到災區來的醫療隊員,255人的心裡更是多了一份感同身受的心情。
車子一靠站,負責帶隊的255野戰方艙醫院院長劉建軍就象個小夥子一樣驕健地躍下車門,迎面就遇上早已等在站臺的、先期來打頭陣的副院長鄭曉東和北京軍區聯勤某分部的副部長——此次的救災醫療隊協調組組長張建設。
沒有含喧,也沒有問候,三個人湊到一起就直奔主題。
張建設先開口,他簡單地說:我們給分派到德陽市。
鄭曉東也簡簡單單地:醫院的地方我已經看好了。
上篇 追 索(7)
劉建軍最簡潔: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