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斤,分到屯丁手上的,卻只有幾十萬斤。屯丁的獲得,是產出的三成左右。而其他的分田到戶的民眾,每畝地只要上繳四十斤的賦稅,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收入是產出的八成以上,有的甚至達到了九成。這麼大的差距,肯定會引起屯丁們的心理不平衡的。”
“古語有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農莊的屯丁們,發現自己的收入和產出完全不成比例,他們肯定會採取各種各樣的怠工辦法,破壞生產。即使有監工,也無法完全保證磨洋工的現象出現。除非是大人大幅度的提高他們的收入,讓他們的收入,和外面的民眾持平。”
張準點頭說道:“沒錯,你看到了問題的本質。因為,農莊不屬於屯丁,他們只是被動的幹活,因此時間一長,就沒有了積極性。但是,要是我x後,慢慢的將農莊的所有權,都轉交給屯丁呢?又或者,在所有的農場裡面,我實行的都是每畝地四十斤的稅率呢?”
宋應星思索片刻,欣然說道:“要是這樣的話,積極性保持的時間,會長很多。可能,相對於單門獨戶的生產,大型化的農莊,還有一定的優勢。特別是在面臨困難的時候,農莊有更大的應對能力。”
張準微笑著說道:“正是如此。我用農莊這個例子,只是想說明,好像農莊這樣的生產方式,其實是可以推廣到農林牧副漁的所有領域的。湖泊太大,一個人管理不了,那沒有關係,可以幾戶人家,甚至是幾十戶,幾百戶的人家,聯合起來經營。出海捕魚,一家人沒有足夠的錢買漁船,可以多家聯合起來。”
“正如你所說,單門獨戶的經營,存在太多的先天不足,特別是對抗風險的能力很小。或許大家都注意到了,最近十幾年,全國的氣候變化,非常的糟糕,有越來越冷,越來越乾旱的趨勢。好像北方的大旱,已經持續了好幾年的時間了,我們山東,也受到嚴重的影響。”
“以前,打一個灌溉井,只要五丈左右就有水出,現在至少要打十丈,有個別地方,即使打二十丈,都找不到水源。這充分說明,要是我們繼續保持單門獨戶的經營方式,很困難面對更加嚴峻的考驗。打一個灌溉井,至少需要三百兩銀子,這是一般的農戶,根本無法承受的。”
徐正明有點不解的說道:“大人的意思,是要讓大商家介入?”
張準緩緩的說道:“要是有大商家加入,自然最好。要是沒有,也沒有關係。第一錢莊,是可以貸款的。當然,貸款不是貸給私人,是貸給多個農戶的合作體。或許,我們可以將其稱之為合作社。”
徐正明皺眉說道:“貸款……萬一出現失誤,無法償還貸款,那怎麼辦?難道將貸款的所有百姓,都全部抓起來?這是要引發動亂的,還請都督大人三思。”
張準有條不紊的說道:“這當然是有風險的。這個世界上,沒有包賺不賠的事情。但是我相信,各行各業有才華的人還是很多的。只要條件允許,他們一定能走出自己的路子來。只要賺錢的人比虧本的人多,貸款就是沒有風險的。”
宋應星老老實實的說道:“都督大人,你的說法,有點超出在下的理解能力了。這種聯合經營模式,恐怕不僅僅是農科司能夠處理的,需要政務部頒佈相關的具體法令。我們農科司,關注的乃是生產方面的技術問題。”
張準說道:“的確如此。有關政策方面的指引,大都督府政務部會有詳細的條文頒佈。農科司方面,主要還是關注技術進步。下面,我們研討一下有關輪作的問題。”
宋應星說道:“好”
對於農作物的輪作,宋應星是絕對有研究的,他還撰寫過專門的著作。因此,在這個領域,他是有充分的發言權的。
積極發展間作套種,中國早在公元前一世紀的西漢《氾勝之書》中,就有關於瓜豆間作的記載。公元六世紀出現的《齊民要術》一書,更是明確的敘述了桑與綠豆或小豆間作、蔥與胡荽間作的經驗。宋代以後麥豆間作、棉薯間作等已較普遍,其他作物的間作也得到發展。
農作物的間作,包括高、矮杆作物間作和不同作物種類間作,如糧食作物與經濟作物、綠肥作物、飼料作物的間作等多種型別。最常見的間作,就是小麥與蠶豆間作,甘蔗與花生、大豆間作,高粱與粟間作等。林糧間作中以桑樹、果樹或泡桐等與一年生作物間作較多。
張準要宋應星研究的,乃是玉米、紅薯、土豆等外來的農作物,和水稻、小麥、豆類等本土的農作物之間的間作。這是一個全新的話題,需要宋應星他們去投入大量的精力研究。前世的張準,是工人家庭出身,對於具體的農業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