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部歷史基礎的國語大辭典,即使是十年二十年計劃,也須設法完成它,經史文字以至方言風俗都要研究調查,包羅在內,一方面各部門的專門字典如植物動物的分別編成,那時互相照應,理想的外語字典就不難出現了。

。 想看書來

翻譯計劃的一專案(1)

1951年5月15日刊《翻譯通報》2卷5期

署名遐壽

未收入自編文集

中國過去在翻譯事業上有過兩個偉大的時期,它的偉大是因為成績不小,而且都是國家的或社會的事業,在這一點上是很值得重視的。這都與宗教有關係,在以前也是當然的事,因為只有他們有組織,能夠辦規模大一點的事情,一般的人便沒有這能力了。這所說的兩個時代,其一是六朝至唐,翻譯出那許多佛教經論,其二是清末,譯出了《新舊約全書》。

上面帽子說的很大,但是寫下去要具體地說明那兩個翻譯事業的內容,我卻是手頭沒有一點材料,所以說不出什麼來。我只記得鳩摩羅什、實叉難陀、玄奘、義淨這些名字,他們一個人名下所譯的書自三百至一千多卷,就這一點看也就很偉大了。他們的工作大抵是政府支援的,不然也是寺院所主辦,都是大規模的,由各方面集合許多人來合作,這用新名詞大概可以稱為集體翻譯吧。梁任公集中有文章講起這種情形,一時無可查考,只從《玄奘傳》內抄引幾句,也可以窺見一斑:

自前代以來,所譯經教,初從梵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