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裡渡過的,作為父親的隴西王司馬泰,很少到隴西地面上去,他後來雖然沒有推辭掉益州軍事都督的官職上任,那是已經不能再推辭不去了,多年的推辭已經給地方上造成嚴重的流失。少年皇族的司馬越,接受過高等教育,他接受的教育還是當時最高階別的。司馬越與琅琊王司馬?的兒子,還有楊豔皇后家的楊邈一起在東宮,給還是太子的司馬衷陪讀。對於司馬衷的白痴謠傳,恐怕後來多少與司馬越以及司馬?的兒子司馬繇的態度是分不開的,司馬繇是晉元帝司馬睿的三叔,司馬繇與司馬越的有良好品德值得受表揚於宗室,就是說他們議論了自己侄兒輩分的晉惠帝司馬衷,因為他們兩輩分上都是高出司馬衷一輩的,兩個遠房叔叔,一定就比遠房侄兒聰明,一定要說自己聰明的人,往往也是與白痴差不多的。
第二百七十二章繼續交代(26) '本章字數:3431 最新更新時間:2011…03…23 17:29:06。0'
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開始晚年奢侈生活的晉武帝將秦州與雍州合併,撤掉了秦州,將大雍州的天水郡上?縣作為州治所在,原來晉初泰始年初的小雍州,州治設在京兆郡長安縣。至於長安叫做咸陽,那是比西晉古老更多的歷史了,苻堅家族稱帝,既然自稱了秦王,當時長安的百姓就比較喜歡用昔日戰國秦國的名字咸陽來說長安縣。而上?縣相比長安歷史同樣悠久,秦始皇設立天下三十六郡就是其中之一,上?縣縣城地處渭水上游河邊,又處於隴山外圍,總的來說這裡仍然是高原地區,最低海拔也在七百多米,高低相差達到兩千米以上。天水郡名稱的由來來自於“天河注水”??一個漢代以來傳說,而上?縣境內的麥積山也是非常獨特,不僅一峰獨秀,而且石質堅硬,千萬年來不容易風化。到了這年頭,佛教傳入中國,註定這麥積山要成為一個佛教造像的地點,成為中外文明交流的一個見證的奇蹟之一。
但是,從軍事角度來說,天水郡秦州之地,大多數都是山脈縱橫,加上這一帶比較江南而言冬長夏短、冬冷夏涼,要在這裡展開野戰是沒有條件的,正是這個特點,秦州雍州的合併,就是應該為了更加安定著想,不去想什麼軍事上的優勢。司馬家族因為團結了氐族人而取得蜀國,就應該與氐族人等各族百姓友好相處,不要拿朝廷中央的君王獨裁來剝削山地百姓,一旦山地百姓對朝政有不滿併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後果也是不堪設想的。中華民族的精神根源,正式主要來自於秦州雍州這一塊起伏的山地,這是建設的精神而不是打仗的精神,想依靠什麼英勇的將軍來獲得安定,並不是非常理想的事情。
孟觀要是沒有獲勝,反而會拖延西晉朝廷滅亡的時間,正是因為批評了戰國秦國為暴秦,其實自己所做的又哪裡不是呢,耽於安逸溺於享樂,對權勢過分看重,對世界之大缺乏瞭解,對整個世界的外來缺少預見性,批評暴秦與否,還不是拿批評來充當自我批評。從來聽不得批評的人,都是不肯自我批評者而不肯自我批評者,最後只能導致自我毀滅。莫說暴秦是不是強秦,就算是三皇五帝又怎樣?三皇五帝可以考證是不是都出自於秦巴之地,非得要說什麼三皇五帝的功勞,非得要說什麼三皇五帝的罪過,都是沒有意義的。
孟觀是冀州渤海郡東光縣人士,在晉武帝生前就混到禁衛軍統領的位置實屬不易,可是這位將軍卻熱衷權勢,參與了朝廷裡的派系爭鬥,將軍參政的嚴重後果,就是開了後代中央集權與地方做大的先例。做將軍的不能對政治不瞭解,但是不能對政治過於敏感並熱衷政治,軍隊從來都是消耗糧食的,雖然有危難時機挺身而出的職責所在,消耗就是消耗,沒有什麼理由可說,要使得世界安定,就必須將各個國家的軍隊減少到最低限度。這才是解決軍隊本身存在理由的出路,危難的出現是軍隊等著來的不是百姓等著來的。孟觀在宮廷禁軍裡待著時間過長,對於朝政比較熟悉,楊皇后一派的楊家勢力對孟觀比較排斥,孟觀不願意忍耐,賈后一派一找到他,他就立即把楊皇后一派當作危難來處理了。不錯,孟觀是在楊皇后一派倒臺之後得到晉升,他得到了機弩將軍的軍銜,還被封為外姓公侯,孟觀和賈后一派親近,還可以與司馬家族與賈后家族談婚論嫁來繼續走近關係。可是孟觀只是禁軍統領,完全沒有西晉晉武帝父親司馬昭時期的老將軍那樣懂得世道人心,文物韜略在孟觀這裡,就是純粹的技巧權謀了,這樣哪裡還有不壞了朝廷大事的。孟觀剿滅齊萬年,他繼續得意,梁王趙王這等老王爺都不能搶奪到他的功勞了,可是李特父子在成都的隨後發難,孟觀就因為得勢而放任不管,他倒是在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