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的隴西王司馬泰的關中都督軍事的職務,做得好是可以避免天下大亂的,可是他心裡只有權勢,沒有按照司馬泰生前的作風來繼續行事。要知道隴西王司馬泰生前在處理隴西狄戎的問題上,與死去的晉武帝司馬炎這個侄兒皇帝是比較一致的,晉武帝司馬炎與隴西王司馬泰都非常注意隴西局勢,不管是不是對關心隴西民間疾苦採取了最合適的方式,反正他晉武帝有這個威嚴能夠壓制住各方面的不穩定心態。而趙王司馬倫一見到晉武帝死去,迫不及待地就要跳出來做跳樑小醜。跳樑小醜是不能做的,做了會產生罪惡,罪惡感多的人心裡會扭曲,扭曲就是變態,變態就是社會渣滓,一個堂堂的皇帝爺爺輩的王爺,居然厚著老臉皮來做跳樑小醜,也不怕別人認為他是無賴無恥之徒,狗尾續貂的成語,將司馬倫寫在歷史的恥辱柱上了。
原來梁王是知道一些處理隴西流民問題的一個皇爺爺派,老梁王讓解某來到雍州處理齊萬年還有李特這等流民問題,老趙王偏偏要瞎指揮,對老梁王派去的人不服從,本來這雍州都是老趙王的事情,他這個琅琊王沒有開琅琊王的好頭,留給後面所有琅琊王的,除了留給汝南王司馬亮和東莞王司馬?一個接受吳國孫皓受降儀式以外,看起來的風風光光,背後隱藏著無限的殺機。琅琊王司馬倫,就這樣成為趙王,在徐州地面上根本就沒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便想跳槽來到雍州,不僅對雍州的事情瞎參合,斂財的過程裡,還在處理幷州冀州的事情上也留下了激發民怨的重大過錯。趙王司馬倫既然想回去京城,可他又不願意移交權力,朝廷派出解某與周處這樣的忠心大臣來處理流民問題,他回到京城以後耿耿於懷,找機會對解某報復,解某不過是一個下級官員,雖然老梁王對他解某還有解某兩個弟弟十分信任並給予推薦,可是這就得罪了司馬倫了,司馬倫回京城勾結賈后,找機會把解某弟兄三人給殺了,還殺瞭解某老婆與孩子。解某等人死了,死了還成為隴西流民事件的替罪羊,老梁王也被司馬倫軟禁,不久就在孤零中死去。賈后之所以這麼幹,也是想給自己的親戚益州刺史趙某撐腰讓自己親戚在地方上手握實權。趙某名叫趙厥,沒有想到賈后給趙厥的這一撐腰,導致了李特父子最後血洗成都,不僅沒有給自己親戚趙厥撐腰到位讓趙厥渡過流民事件的危機,還讓趙厥直接死於非命。
第二百七十一章繼續交代(25) '本章字數:3228 最新更新時間:2011…03…23 17:14:14。0'
不僅趙厥死於非命,益州的流民事件影響越來越大,齊萬年的起義還給打壓了下去,可是這益州李特父子的事情就無法挽回了,李特兒子李雄成為十六國第一個開國的君主,牢牢地佔據成都,把益州梁州的戰火最終引向了西晉全國。隴西王司馬泰,也就是東海王司馬越的父親,在都督關中軍事之前,做過兗州刺史,這東晉刺史王爺的由來,西晉是有例可循的。司馬泰不僅做兗州刺史,還在都督關中軍事之前做過都督益寧二州軍事的將軍。
同樣是皇爺爺派,同樣是晉武帝司馬炎的遠房叔叔,下邳王司馬晃不願意到益州來做刺史並都督軍事。下邳王居然敢忤逆晉武帝這個遠房侄兒的皇帝,可是,隴西王司馬泰就比較聽話了,晉武帝讓他來管理益州寧州軍事,連管理民政的刺史的職位都沒有給,這司馬泰居然答應了,原因在於司馬泰對於關中漢中到蜀地都比司馬晃要熟悉。而司馬泰這個王爺封號,本來就是照顧的,他不答應不行,按說265年晉武帝登基的時候冊封,他哥哥司馬權已經給封為彭城王了的,他就不應該給封王,還不是因為他司馬泰與司馬權的父親曾經支援司馬昭的兒子,?的晉武帝司馬炎的叔叔,當年司馬懿九個兒子中的別人,未必就對司馬昭這個老二服服帖帖,司馬昭死後兒子司馬炎跟著登基做了晉武帝,還不是要論功行賞的。司馬泰不願意朝廷的事情被耽誤,所以就在都督關中軍事之前,先到益州寧州來管理了一些年頭的軍務,那是274年以後283年以前的事情。司馬泰總算沒有和司馬晃一樣稱病不去成都,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大哥司馬權在這一年中病死,司馬權年紀比司馬泰大上十歲,而數年前司馬權就從徐州彭城國(郡)回到京城,這一年哥哥病死,按說可以託詞說處理哥哥家裡的後事不去,可是下邳王司馬晃理由更加充分,那就是下邳王司馬晃正室母親死了,得要給母親守孝三年,晉武帝希望有人到益州去管理一下那邊,因為涼州一帶那時候有些不安定,朝廷何止是在涼州用兵,希望有穩定的後方支援,而益州作為後方再好不過。果然在數年中,涼州一帶發生了西晉朝廷與部族的戰爭,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