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之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全球證券從1914~1918年間只喪失了12%的實際購買力,德國股票的價值損失了66%。

當心“長期持股”

其次,歷史給我們的另一個教訓就是:即使在戰勝國,把財富投到證券時,你也要多樣避險。沒有什麼長線、“持有型”股票,你只要買到手就可以永遠放到保險箱裡不管了,因為沒有任何公司會永遠強大,永遠具有競爭優勢。連續幾屆管理者保持優良的業績幾乎是不可能的。有的優勢可能比別的優勢要保持長久一些,但是任何優勢都是暫時的。此外,我們還有強有力的證據證明,公司的競爭優勢越來越不明顯了,這一點也不奇怪,因為當今世界正處於劇變時期,什麼都變得太快了。這正是商業進化論的本質。另外我們還要記住,正如約瑟夫·熊彼得所說,戰爭乃是“創造性毀滅的大風暴”,戰爭一結束,就會帶來飛速的技術進步。

公司進化的過程包括:公司形成了某種競爭優勢,充分發揮了這種優勢,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接下來,它的股票增值了,人們很快會發現這種股票,於是變成了一種長期持有型增長股。隨著公司的擴張,它變得越來越大,吸引來了更多的競爭,最後不可避免地變得呆板麻木,缺乏創新精神了。然後,它就變老了,發展的速度慢了下來。組織生態學的研究發現,在世界經濟中每天都有大量的發明創造產生,都是一些新的公司在進行新的創造,而在大型成熟的公司裡發明創造就要少得多了。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闡明這一觀點:公司不能進行創新,但是企業家卻能進行創新。IBM和英特爾以前曾是創新型的大公司,現在它們成立了公司研發實驗室。比爾·蓋茨是創新者,而微軟公司卻不是。

例如,讓我們回到變革的步伐慢一些的時代吧,那時有一些股票具有長期的競爭優勢。埃裡克·貝哈克在《財富的起源》一書中講述了英國東印度公司是如何在17~18世紀裡,同時在4個國家保持壟斷地位的,當時它在世界經濟的所有方面都有絕對優勢,從咖啡、羊毛到鴉片,真是應有盡有。它擁有自己的海軍和陸軍,事實上,它還得到了英國女王的授權,可以在它認為恰當的時間對外宣戰。然而,世界在變化,這個公司卻沒有變。當新技術、新發明出現之時,它的“無所不能的堅固城牆”就轟然倒塌了。它在1873年宣佈了破產。

1917年,《福布斯》公佈了美國100個最大公司的名單。在其後的71年裡,美國經歷了大蕭條、二次世界大戰、20世紀70年代的通貨膨脹,以及戰後的蔚為奇觀的經濟騰飛。當《福布斯》現在再一次審閱當年的那份名單時,發現有61家公司已經不復存在,21家還在經營,卻再也進不了前100名了。只有18家還在100名之內,然而,除了通用和柯達公司之外,其餘的公司都處於垃圾股的境況。後來,柯達公司也發生了嚴重的經營困難,結果只有通用電氣一枝獨秀,成為僅存的成功者。1997年,福斯特和卡普蘭研究了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存活紀錄,結果發現40年前標準普爾建立時的老公司裡,只有74家公司還在前500強企業之列,不過它們的經營業績也要比標準普爾的平均收益低20%。 。。

第十四章 戰亂保住財富(5)

沃倫·巴菲特是公認的股神,但是,即使像他那樣目光如炬的投資天才,在判斷個別公司的股票時也有失算的時候。11年前,我就聽說他把可口可樂公司捧上了天,說大型公司的股票你可以放心購買,好好保管起來,可以永遠持有。該公司的股票很快就賣出了好價錢。他誤判了該公司所面臨的諸多社會、工業,以及公司特有的困難,正是那些因素導致了後來該公司股價大跌。他同樣也誤判了另外一個公司,那也是他所鍾愛的一隻股票:華盛頓郵報。

貝哈克還引用了另外兩位學者的研究結果,一位是羅伯特·維金斯,另一位就是吉姆·盧夫裡。他們建立了一個資料庫,專門用來研究戰後40個工業領域中6 772個公司的業務表現。他們專門研究那些持續時間達10年以上的優異公司(根據該公司所在行業的具體情況而有所浮動),看該公司的具體表現如何,而不是看股市如何。他們發現根本沒有什麼安全的行業。高科技類公司的變化頻率要遠遠高出傳統公司,不過隨時關注程序,幾乎所有公司的變化都在加快。他們發現只有5%的公司取得了一段時間的優異表現,並將之持續達10年之久,只有的公司將優異表現延長到了20年。只有3家公司,即美國家用公司、禮來大藥廠和3M公司將這一時段延長到了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