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不宜作食。稻穗火:烹煮飯食,安人神魂到五臟六腑。麥穗火:煮飯食,主消渴潤喉,利小便。松柴火:煮飯,壯筋骨,煮茶不宜。櫟柴火:煮豬肉食之,不動風,煮雞鴨鵝魚腥等物爛。茅柴火:炊者飲食,主明日解毒。蘆火、竹火:宜煎一切滋補藥。炭火:宜煎茶,味美而不濁。糠火:礱糠火煮飲食,支地灶,可架二鍋,南方人多用之,其費較柴火省半。惜春時糠內人蟲,有傷物命。”
而元代的賈銘在《飲食須知》中,卻告知:“宜用陽燧火珠,承日取太陽真火,其次貼鑽槐取火為良。”他認為,“其戛金擊石(即用鐵器擊火石生火),鑽燧八木之火皆不可用。八木者:松木難瘥(瘥:疫病,意思是:用松木之火,得病難愈),柏火傷神多汗,桑火傷肌肉,柘火傷氣脈,棗火傷內吐血,桔火傷營衛經絡,榆火傷骨失志,竹火傷筋損目也。”
顧炎武也反對用石取火,認為用火石取火會影響壽命。
但他認為,應按四時五行之變取木之火。他說:“人用火必取之木,而復有四時五行之變。《素問》黃帝言:壯火散氣,少火生氣。《周禮》:季春出火貴其新者,少火之義也。今日一切取之於石,其性猛烈而不宜人。病痰之多,年壽自減,有之來矣。”
古人稱火為“陽之精”。《後五行志》:“火者。陽之精也,火性炎。”《河圖。汴光篇》:“陽精散而分佈為火。”古人把人稱為五行之一。認為它有氣而無質,可以生殺萬物,神妙無窮。古人認為,獨有火在五行中有二,其它都只有一。所謂的二者,是指火有陰火和陽火之分。古人又把火分成天火、地火、人火三種,認為天火有四種,地火有五種。人火有三種。“天之陽火有二;太陽,真火;星精,飛火。天之陰火有二:龍火(稱龍口有火),雷火。地之陽火有三;鑽木之火,擊石之火,戛金之火。地之陰火有二:石油之火(古人稱油貯存到一定數量會自然起火),水中之火(古人稱江湖河海,夜動有火)。人之陽火有一,丙丁君火(就是心、小腸的所謂離火),人之陰火有二。命門相火(謂起於北海,稱坎火,遊行三焦寄位肝膽)。三昧之火(純陽,幹火)。”總共陽火六種,陰火也六種,共十二種。
古代中國取火的工具,一直非常落後。在相當長時間內,一直使用原始的“發燭”,到唐宋年間,發展出以松木製成比較精緻的“發燭”。《委巷叢談》:“杭人削松木為小片,其薄如紙。鎔硫磺塗其銳,名曰‘發燭’。”宋代以後。又稱“火寸”。《清異錄。器具》:“夜中有急,苦於作燈之緩。有智者批松條。染硫磺,置之待用。一與火遇,得焰穗然,即神之;呼‘引火奴”。今遂有貸者,易名‘火寸’”而且據說南宋時,就有專造“火寸”的作坊。
17世紀時,法國化學家波義耳用粘有硫磺的細木棒與塗磷的粗紙摩擦而起火,產生了火柴的雛形。然後在18世紀,威尼斯出現像敲鼓木槌一樣的巨型火柴。因價高,常出現幾人合買一根的情況,而且使用時必須有一瓶硫酸。1830年,出現用白磷製成的小巧的摩擦火柴。日本人因此而早時稱火柴為“磷寸”。但是白磷有劇毒且不安全。所幸,25年後,瑞典的倫塔斯脫姆發現了紅磷,它更安全且無毒,然後他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批安全火柴。火柴從1880年起進入中國,由英國人理查在上海開辦了第一個火柴經營處。1890年,瑞典人在上海開辦了中國第一個火柴廠“瑞商洋行”。中國第一種生產的火柴的商標印有慈禧半身像,據說出中國第一盒火柴時正值慈禧六十大壽。因為火柴是從國外引進的,中國人就稱之為“洋火”。漢英詞典裡的火1摺疊
【huo】?火
;anger;fire;;
veryangry
火huo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漢字部首之一。本義:物體燃燒所發的光、焰和熱)
(2)同本義'fire'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說文》
火之為言委隨也,故字人散二者為火也。──《春秋。元命苞》
離為火。──《易。說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陽之精也。──《左傳。昭公九年》
火,日氣也。──《論衡。詰術》
人火曰火,天火曰災。──《左傳。宣公十六年》
國曰災,邑曰火。──《穀梁傳。昭公九年》
大者曰災,小者曰火。──《公羊傳。襄公九年》
火燒令堅。──宋。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