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心裡暗笑,越說越沒有素質了,還是讀書人呢,整日裡關注著吃喝住,太讓我失望了,於是接著說道:這算什麼啊,原來楊司徒擔心的是這些東西啊,放心,當年武帝居住在杜陵南山下,只不過瓦窯數千處,結果呢?以涼州木材東下,沒有多久,宮殿就出來了,不要低估人類的潛力哦,眼光高一些,不要只盯著吃吃喝喝!
一下子氣氛就被搞僵了。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05—09:邪惡之花的綻放(2)
在這種尷尬的氣氛下,楊彪自然不會說服董卓,董卓呢?計劃也落空了,畢竟是你說大家討論的,什麼都擺在桌面上了,卻造成了騎虎難下的局面,所以只好憑藉手中的權力,鼓動司隸校尉宣蟠(馬仔)上了一個災異奏章,暗中彈劾楊彪,逼著楊彪下臺了事。
但是,董卓的設想有點太簡單了,這一回的阻力不僅僅是楊彪一人,太尉黃婉、司空荀爽也是強烈的反對,比如黃婉就認為定都洛陽是光武帝的決定,天意是不可隨便更改的;另外,河南尹朱駿也說冒然遷都這件事,只會讓天下人失望,(就差說會導致股票崩盤了),還有一位朝廷大員大員陳紀,則是直言不諱的指出:老總啊,還是歇歇吧,您的本職工作是軍事,政治上你不懂,還是交給我們吧,不要再無中生有了。
這些嘮叨的話在董卓的耳邊響個不停,雖說勇氣可嘉,可惜說辭都是蒼白無力,不是把古人搬出來故弄玄虛,就是大談經濟指數壓力和住的不舒服,最後只能被回去好好補課的董卓各個擊破了。
對於古人經驗說,董卓採取的是以毒攻毒,你談古人,我也談古人,比如對付楊彪那一招;
對於經濟指數壓力說,宮殿殘破不適合人類居住說,好辦,孝武帝的故事不是很遙遠吧?人家的故居底子很好啊,即使現在不是很適合居住,但是“一朝可辦,宮室官府,蓋何足言!”;
至於什麼國計民生?老百姓的意願?狗屁!你們什麼時候關注過了,要不然國家也不會是這個樣子,這時候想起來了?告訴你們我的信條吧!“百姓小民,何足與議?!”——難道平日裡你們不也是這麼想的嗎?
說我不懂政治,管好軍事就可以了?好吧,我承認我不懂政治行了吧?遷都就是為了軍事防禦的考慮,“關東方亂,所在賊起”,而遷都之後呢?“淆函險固,國之重防”,懂嗎?!
而且董卓還知道拿當時的讖緯之說講話:當年高祖皇帝都城關中,十一世而中興,現在呢?從光武帝開始,也有十一世了,按照《石苞室讖》的啟示,改回到長安了。
朝堂之上的辯論不落下風,下面的小動作也不少,凡是反對的,諸如黃婉以及楊彪,全都被雙規落馬,弄得百官一個個“恐怖失色”。
最後,董卓的遷都計劃終於成功了,結局呢?真是人間一片慘象啊:“兵燒洛陽城外面百里,又自將兵燒南北宮及宗廟、府庫、民家,城內掃地殄盡,又收諸富室,以罪惡莫入其財物,無辜而死者,不可勝計”。
遷都成功了,董卓也完成了一次趁火打劫,肥了自己的腰包,一代古都變成了人間地獄,就連殺人如麻的孫堅看了以後都黯然淚下,可見董卓有多麼殘忍了,估計在今天早就以反人類罪行送上國際軍事法庭了。
不過不管事情本身的對錯,再拋卻立場感情因素,一貫以武人自居的董卓表現十分出色,完全不像個大老粗,這可真讓那些飽讀詩書的傢伙們汗顏不已啊!只不過完成這一步的董卓也成了強弩之末,也可以說是多行不義必自斃吧,他的好日子也要到頭了,雖然說士大夫階層搞不定他,袁紹們拿他沒有辦法,但是應了那句話:堡壘往往從內部攻破。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05—10:邪惡之花的綻放(3)
遷都之後,董卓體內蘊藏、壓抑已久的兇殘性格被徹底的釋放出來,對手的懦弱,行事的順利都讓這個久居邊地的大漢瞬間輕鬆起來:政治嘛,就是這麼回事,只要自己狠一點,那些整日裡把仁義道德掛在嘴邊的讀書人其實是不足為懼的,那我還不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了?!
於是,那個藏在衣服裡面的尾巴徹底的露了出來,他首先做的就是給自己加上一連串的榮譽稱號,什麼太師啊,尚父啊,就連出門坐車的標準也要搶皇帝的風頭,這就是囂張了,雖然被蔡邕制止,但是他能做也就是這些了,因為他阻止不了董卓大量的啟用自己的家人充斥於朝堂之上:
弟弟董旻成了左將軍;封侯大侄子董璜是侍中中軍校尉典兵。
“宗族內外並列朝廷”到了什麼程度呢?就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