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韓馥只好背井離鄉,投奔張邈去了。
結局呢?袁紹是不會放過他的,派去一個使者,當著韓馥的面和張邈耳語,袁紹、曹操和張邈是死黨啊,關係不一般,韓馥又是驚出一身冷汗,思前想後,覺得自己活得好辛苦,還是死掉算了吧,於是藉口上個廁所,在裡面把自己給解決掉了。
也許什麼也沒有說,也許真的是要張邈幹掉韓馥,更有可能是摸準了他脆弱的心理,用他自己的手解決掉草木皆兵的生命——這個案例和心理學家對死刑犯滴血實驗很是相似啊,只不過令人嘆息的是,也是一代梟雄,一個人物的韓馥就這麼死在廁所裡面,未免有點淒涼。
袁紹的行為有點拖沓,猶抱琵琶半遮面,手下那幫真小人們就沒有那麼磨嘰了,時間不等人啊,比如劉岱,直接幹掉了喬瑁,接收他的地盤、軍隊和老婆,再加上孫堅在和董卓作戰之餘沒有忘記收拾王睿和張諮,關中“豪傑”的面目是可見一斑了。
國賊董卓呢?根本就不重要了,也許從來就沒有重要過,劉岱在表示對冀州的興趣時說過這樣一句話:卓無道,天下所共攻,死在旦暮,不足為憂。
連國賊都不是什麼憂慮的事情了,那麼他們看重的也只有這點私利了,一切盡看在眼中的董卓不僅鬆下一口氣來,按部就班的實施自己的下一個計劃了——那就是在他看來一勞永逸的解決外部騷擾的遷都,士大夫階層的懦弱和弱智以及不爭氣使得董卓堅信這個也是很容易辦到的。
05—08:邪惡之花的綻放(1)
前次的成功,以及對抗關中聯盟不落下風,大大助長了董卓的囂張氣焰——雖然《三國志》上講董卓面對這些正義之師是“恐懼不寧”,僅僅在二月份就遷都長安,但是在我看來這很有可能是陳壽同志的春秋筆法,懲惡揚善嘛,把壞人寫的太厲害了,好人怎麼辦?
事實上,董卓當時並沒有處於下風,不管是政治上的,還是軍事上的,雖然說在孫堅這裡受到了挫折,可是孫堅,只有一個而已,其他人就拿不上臺面了,比如剛剛對河內太守王匡取得的一場大勝,董卓就是玩了一個漂亮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把號稱精銳的泰山兵殺的傷亡殆盡,對話曹操,也是以那位未來奸雄的慘敗收場的。
所以說,在這種優勢面前,董卓怎麼會如此輕鬆的示弱呢?分明是有目的的主動的戰略轉移,再把除掉弘農王、殺掉內奸周毖等行動聯絡起來,更加可以看出董卓的急智以及胸有成竹。
正因為有這份把握,董卓才得意的召開了臨時代表大會,讓這些攝於自己淫威的知識分子們討論遷都的事情。
其實就是準備來一次表面文章,堵住別人的嘴巴,反正都是一群軟骨頭,只要我在場,看誰敢不指鹿為馬?哼哼!
但是出乎意料,看似軟蛋的,因為智商不高而被忽悠了很多次計程車大夫們集體爆發了,以至於董卓計劃中的一邊倒表決成為了一場辯論大賽。
首先站出來反對的就是司徒楊彪(以後,這個傢伙還將以保皇黨的身份出現多次),他引經據典的是盤庚遷都(中國人不喜歡沒有事就搬家,所以例子不是很多,所以一般上來就拿盤庚來說事):大佬,做事千萬不要太過啊,知道嗎(一看你就不看書)?當年盤庚遷都引得下面的子民十分不滿,盤庚不得不寫了好幾篇告示,又是恐嚇,又是假借上天的名義才算才算成行,現如今呢?海內安穩(我靠!都是這個鳥樣子了,還在裝大尾巴狼啊!),沒有緣由就遷都的話,老百姓不會高興的,何況洛陽城內那麼多的產業,不是說搬就搬的,您本身很著急(是不是別有用心啊),再加上釘子戶一定很多,所以,阻力一定很大,影響一定很消極,還是算了吧。
董卓聽了一撇嘴,這算什麼藉口啊,還釘子戶呢,我看你們就是最大的釘子戶,老百姓,敢說什麼不是嗎?
再說了,你是不是嫌我書讀得少嗎?真是的!於是,也沒有用什麼辯護律師和幕僚機構,馬上接下話來:關中肥沃,當年的秦就是憑藉這裡的風水寶地來吞併六國的,這次遷都就是為了對付那些不服統治的關中豪強的!不要再說了!(就你會拿古人說事嗎?我也會啊!)
我靠!楊彪的倔脾氣也上來了,說不讓我說我就不說了嗎?我偏要說,於是,也不考慮什麼後果了,直接對董卓說道:老大(語氣已經有點不耐煩了)!什麼事情都是動起來容易,穩定下來困難啊,洛陽好不容易發展到今天,怎麼可以輕易放棄呢?更何況長安很久沒有經營了,宮殿有些殘破,不適合我們居住啊!還是不要得瑟了。
沒有出息!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