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學名,叫做“九品官人法”,一看名字就知道和咱們老百姓沒有什麼關係,不過尚且屬於老百姓感興趣的八卦範疇之內的。
提出這項政策的是前面略微提到的陳群,“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陳群傳》)——這裡還是要批判一下陳壽了,如此重要的人事制度啊,又被他給一筆帶過了,甚至還不如屯田制出現的頻率高一些,真不知道陳壽是不是故意的,還是要掩飾什麼。
但是,首先要申明一點,“九品中正”的出現,並非是陳群和曹丕的憑空捏造,你以為是孫悟空那樣從石頭裡面蹦出來的?其次要申明一點的是,即便是要給“九品中正”找一個爸爸媽媽的話也不是曹丕和陳群,這兩位就是養父和養母而已——其實,要給他找一個有血緣關係的老爸老媽的話,還是另有其人的。
首先,來看他的媽媽吧:這就是東漢時代逐漸確立下來的選官制度。
東漢選拔官吏,主要是依據儒家的道德行為標準,這其中,宗族鄉黨的評定就成為政府選拔官吏(具體途徑是察舉﹑徵辟)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依據。
還記得偶在第一章中有關教育制度方面的扯淡嗎?考試分數並非重要部分,導師的推薦才具有權威性,如果非要找一個考試的依據的話(不是筆試分數,而是面試分數),那也是道德,而非具體的技術工種熟練程度——說的好聽一些,這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且把德放在了第一位,但是,中國的那些事情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所謂的第一位,往往也是唯一一位的,而且,所謂的道德指數,實在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裝、裝大尾巴狼、偽善、偽君子,都是在道德上做文章的成功產物,要不怎麼說滿嘴的道德文章,一肚子男盜女娼呢,這年頭,有資格潛規則,有資格包二奶的,都是事業、道德雙豐收的成功人士,古時候雖然能比今天的社會風氣強一點,但是,當一種制度被運作到極致的話也強不到哪裡去。
一句話,要想火的話,男要裝逼,女要有溝。
不好意思,一激動,一憤青,又說的有點遠了,女人的溝的問題放在一邊(色狼和非色狼都知道我說的是什麼溝,大家都是成年人,不要裝逼),男人,只要會裝,就代表你成功了一半了,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就是一個曾經很成功的裝逼犯。
但是,南郭先生裝逼裝的還不是最高階的,把自己打扮成道德層面的偉人並且不被人戳穿西洋鏡才是裝逼犯得最高境界。
——我這裡其實就是想說明一點,九品中正不是陳群和曹丕倆人腦袋瓜一拍,屁股決定大腦的產物,它的母體其實就是東漢時期以來的官吏選拔體制。
母親有了,下面就要給九品中正制找一個爹了。
這個爹就是曹操。
他在這個母體上開始了辛勤的“耕耘”,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製造出了愛情的結晶。
——嬰兒時期,不,準確說是在羊水中孕育的九品中正制。
在講述具體的內容之前,首先,向曹操,這位偉大的爹致敬吧。
34—22:佈局,水到渠成(4)
曹操要當這個蠻辛苦的爹,一方面是有著客觀上的被迫因素,東漢末年的*造成了大面積的流離失所,這也就為最基層的察舉制選舉造成了困難,曹操要想發掘人才,必然要做出一些改變來。
第二點,就是曹操的個人嗜好,前面介紹曹操的豐功偉績的時候,尤其是曹操如何提拔張遼等人,我們可以知道,他是“唯才是舉”,而不是“唯德是舉”,甚至以極刑方式斬殺禰衡、孔融、兗州名流邊讓,冒天下之大不韙的風險這些手段來看,曹操有點刻意打壓清流的嫌疑。
這種反對虛偽道德至上的做法既是對前者“唯才是舉”的一種遙相呼應,更重要的是,也是為了壟斷人才選拔權力,保證把這些曾經流失出去的國有資產給收歸中央嘍——其實也就是自己的幕府機構中來,這也就間接的造成了那個風雨飄搖、形同虛設的東漢朝廷進一步的人才斷檔,無力對抗曹魏的侵蝕。
早就說過了,不管是哪個時代,最重要的資源都是人力資源,袁紹與曹操之間,曹操於劉備之間,無數的大佬之間都在或明或暗的進行人力資源爭奪,最後的勝利者們往往都是最大限度的壟斷了人力資源的結果,這才是曹操改革漢代以來官吏選拔制度的真正目的,對虛無道德的剿殺不僅僅出於譁眾取寵的目的。
第三點,曹操的舉措並非是改革,而是改良,他否定的是片面強調道德的出題方向,保留的是察舉制的選拔制度,他讓崔琰、毛玠兩位名士主持清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