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7部分

文遠(3)

得到了曹操的賞識以後,張遼的檔案袋也逐漸變得豐滿起來:

第一件事是跟著曹操在黎陽*袁譚和袁尚的主力部隊,憑藉著功勞被封為中堅將軍;

第二件事是跟著曹操*龜縮在鄴城的袁尚,拉鋸戰期間張遼和樂進輕鬆擺平陰安的守敵,遷徙當地民眾到了河之南面(也算是堅壁清野了),鄴城攻破之後,張遼又負責打掃戰場,平定了趙國和常山等地,招降了黑山賊孫輕等部(就是之前獨立發展而後歸順張燕的那一位);

第三件事是*袁譚,張遼還是負責打掃戰場,幹掉了遼東賊黨柳毅等部,所不同的是,這一次回師遭到了領導的高度重視,還沒有進城呢,曹操就親自出來迎接,甚至邀請張遼坐一輛小車(引共載),這算是很給面子了,老大出馬,頂的不是兩個,大小媒體蜂擁出動,謀殺了不少菲林,這一役,張遼進封為蕩寇將軍。

第四件事是南下江夏的小規模戰役中被拜為都亭侯。終於封侯了,這是刀頭上舔血營生的男人們夢寐以求的事情。

這四件事幹的都是很精彩,初期階段,至少跟著呂布們混了很長時間沒有達到的目標在曹操這裡,很快就實現了。

但是,戰爭沒有結束,所以,廝殺還將繼續下去,沒有多久,張遼就跟著曹操北上追剿袁氏餘孽了。

難得的是,一向少言的張遼開始發表戰略觀點了——之前都是具體戰役的指揮官。

他是反對曹操親征的,因為此時的許,才是中國的中心所在,曹操作為大佬,應該坐鎮這裡指揮,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親歷親為,之前敵人比較厲害另說,現在的對手只不過是百戰百敗的袁尚而已,幹掉他和捏死一隻螞蚱那樣容易,像我這樣的小弟去就可以了,現在,主要的敵人是南方的劉表和孫權,尤其是那個劉備,如果他們趁著您出師北伐而偷襲得手的話,就不妙了——“公之勢去矣”。

曹操拒絕了,也許是他還沒有玩夠,也許是他真的很有信心劉表不信任劉備,不會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也許他對自己的實力更有把握,即便是我本人不在,也不會讓人那麼容易得手。

於是親自出發北伐了,當然了,還是要帶著張遼的。

作為對他忠誠的獎勵,曹操即便是親征還是把這個頭功的機會給了張遼——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對手是騎兵,而自己帳下,騎兵血統最純正的就是他張文遠了。

場面很隆重:張遼主動請纓,曹操為了鼓舞士氣,“自以所持麾授遼”,結果前面已經講過了,張遼完勝,斬單于塌頓。

這幾件事展現了張遼卓越的指揮才華以及靈敏的戰爭嗅覺的一面,他是一個嗜血的武人,而且還夠忠心,擁有這樣的一個屬下,主人通常都不會吝嗇,不給他們一個發展機會的,想表現嗎?機會有的是啊。

但是,這些還不足以讓曹操很放心的把張遼放在合肥這個火山口上。

論忠誠,夏侯氏和曹氏更有資格,論才華,于禁和張郃等人也沒有差到哪裡去——千萬不要說于禁立場不堅定,那是以後的事情,就連曹操都沒有想到,感慨良多。

所以,看重張遼,還是因為曹操覺得他的一個特點:張遼是一個為大場面出生的人,赤壁慘敗,具體的境況以及曹操的心態急劇變化,合肥戰場不會投入太多的兵力,到時候一旦孫權絕地反擊的話,壓力將是空前的。

別人不知道能不能頂得住,曹仁,已經被派到了江陵,那麼,張遼這個最被信任的外姓將領是不是應該放在合肥戰場呢?

至少有三次表現證明張遼可以擔當的起這個重任,富貴險中求嘛,非常之時當用非常之人,第一次就是勸降昌稀那一次,雖然被“批評”了,可是,也讓曹操看到張遼,這個曾經低調的傢伙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傢伙,他的急智、看似魯莽其實很精明的判斷都是可以用在關鍵場面上的。

後來發生的兩次事情則是堅定了曹操的這種看法。

28—04:五虎將之張文遠(4)

張遼的第一次出彩就向世人證明了自己臨危不亂的大將之風。

那是一次駐紮在長杜的時候,大半夜的有人造反,趁亂放火(看來即便是治軍嚴謹的曹操手下,也是會出現這種不和諧的地方啊),弄得大家都是心神不定,“軍中有謀反者,夜驚亂起火,一軍盡擾”。

有的將領聽了比較害怕,張遼雖然是被人打擾了睡眠,可是冷靜的聽了一下(不愧是久經戰陣的職業軍人啊,就像一些牛逼人士如李雲龍、魏和尚等聽聽槍聲就知道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