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手中的菜刀,但是,廚子才幾個啊,連一個排都沒有。
這樣的一支部隊戰鬥力有幾何那是可想而知的了,所以,一定要藉著夜色和大火發動突然襲擊,希望可以來個渾水摸魚。
其實如果不放火的話還可以對王必來個一擊斃命,四處放火的話等於告訴王必有人在造反,於是,睡夢中驚醒的王必連忙組織反擊,*之中,王必根本就不知道敵人是誰,仗著對方的攻擊力過於薄弱(類似於帝國時代中的農民),一時間陷入了相持階段。
相持狀態的延續,對於吉邈們來說,是一個不好的訊息,好在金禕留有一手,當初暴動的時候,他就沒有暴露自己,而且,還滲透進了一些殺手刺客到了王必的身邊——因為他和王必的關係也是不賴的嘛,現在,看看王必還活的好好的,知道是時候出馬了,於是就偷放冷箭。
手忙腳亂指揮作戰的王必沒有想到身邊還有臥底,結果中招,“射必中肩”,這個位置應該是靠近心臟的肩窩位置,所以傷勢比較重,本著輕傷才不下火線的原則,王必在幾個鐵桿心腹的掩護下撤退了,生怕因為感染了搶救不及時而一命嗚呼。反正前面還有潁川典農中郎將嚴匡頂著。
至於王必接下來的狀況,史書出了點分歧,一種說法是王必和金禕關係比較好,中了一箭還往人家那裡避難,估計是以為有點醫療條件的保證吧,但是,半夜三更的砸門的時候,金禕那裡值班的小弟以為是吉邈來了(真是弱智小弟啊),不問姓名就直接說道:王必已經被幹掉了嗎?看來我們成功了。
傻子都知道金禕和吉邈是一夥的了,所以,王必只好選擇從別的地方跑路,“乃更他路奔”。
還有一種說法是,王必準備跑路到金禕那裡,手下里有幾個心眼多的,說到:這光景,根本就不知道誰是誰,看您捱得這一箭,不像是被遠端攻擊,倒像是被自己陣營幹了一下,說不定有內鬼,誰都不能相信,還是靠自己吧。
於是,王必聽從了這個建議,溜到了南城,僥倖活到了天明。
天亮了,王必還活著,吉邈那幫人打了大半夜,個個沒有夜行衣和口罩,屬於見光死,於是紛紛作鳥獸散,被頂了大半夜的嚴匡等人摟草打兔子,一窩端了,戰果頗豐。
最後的結局?當然是殺無赦了,這是正經八本的叛亂和暴動,當初的董承和伏完還知道拉上漢獻帝,金禕等人卻怕皇帝壞事,要不怎麼是準備挾持漢獻帝佔據許昌,響應劉備呢?
耿紀和韋晃的表現有點不咋地,臨刑的時候,倆人不停的大呼曹操的名字,當然沒有罵娘,就算是罵了也會被官方史書和諧掉,這二位,一個是痛哭流涕的說“我是一時糊塗,被那群小人迷惑了,對不起魏王的一番好心栽培啊(耿紀),韋晃沒有那麼多的廢話,就是不停的磕頭,抽自己嘴巴子。
其實沒有必要這樣吧,反正也是死定了,還不如牛逼一些。
這還沒有完,曹操是那種善罷甘休的人嗎?這一次這麼多人參與進來,弄得消防隊員忙活一夜,必須殺一儆百,而且還有自己信賴的年輕人參與進來,所以搞一下肅反是很有必要的。
另外說一句,那個王必,心如鐵石的王必身體可不是鐵石做的,十幾天後,終於因為傷重而掛掉了,也算是因公殉職吧。 電子書 分享網站
29—15:叛亂,許昌天火(3)
王必死後,曹操開始了大肅反,他把叫的上名字的遠在許昌的漢官都給拉倒了鄴城進行政審。
這個人數比較多,幾百人那都是低估了,曹操哪有時間一個個的審查?所以,出了一個奇招。
什麼辦法呢?就是讓這幫人站隊,當天晚上參與救火的站在左邊,反之,站在右邊。
按照我的思維,相信也是大多數人的思維,就算是那天晚上裝傻睡覺,這個時候也應該說自己是參與救火了,那樣才表明是自己跟曹操一個路線的,所以,紛紛跑到了左邊。
如果那一天我也在場的話我就死定了,因為曹操出人意料的宣佈:凡是救火的其實都是和亂黨是一夥的,不救火的才是老實的人。
於是,一頓咔嚓,血染的風采啊。
曹操為什麼做?倒不是說他的這種分析是最合理的,我極端討厭這種生搬硬套的為曹操唱讚歌的說法,好像只要是大佬的悖於常人的思維就是英明神武的(雖然我也是常幹,常在河邊走哪能不溼鞋啊),因為曹操不是傻子,他知道這麼做不能做到絕對的公平,肯定有人自作聰明撒謊的,豈不是會造成冤假錯案嗎?
所以,殺什麼人不是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