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該交給誰(2)
□ 為什麼這就最好?
■ 因為這意味著天天風和日麗,小鳥不會面臨覆巢之災;泉水永遠不幹,魚兒們不會困於陸地。惟其如此,莊子才說,“相呴以溼,相濡以沫”固然好,卻“不如相忘於江湖”。
□ 問題是,這可能嗎?
■ 是很困難。沒有人禍,還有天災。因此,我們仍必須高度肯定相濡以沫,肯定見義勇為。只不過,在老子和莊子看來,我們這個世界即便要拯救,要寄託,也只能託付給楊朱那樣“一毛不拔”的人,由他們來拯救天下。
□ 老子和莊子說了這話嗎?
■ 說了,而且說得很明確。
把自己看得比天下還重,就可以託付天下
□ 老子和莊子怎麼說?
■ 老子的說法,是“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莊子的說法,是“貴以身於為天下,則可以託天下;愛以身於為天下,則可以寄天下”。這兩個說法,幾乎如出一轍,意思都一樣。
□ 什麼意思?
■ 重視自己超過重視天下,愛護自己超過愛護天下,就可以把天下託付給他。
□ 有沒有搞錯?可以託付天下的,難道是把自己看得比天下還重的“自私鬼”,不是那些“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仁人志士?
■ 後世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包括兩個內容,一是先天下後個人,二是先憂患後安樂。從周公到孔孟,都這樣主張,也都認為只有這樣的人,才可以託付天下。所以,這是儒家的觀點,不是道家的思想,也不符合道家的思維方式。
□ 道家的思維方式是怎樣的?
■ 逆向思維,反過來想問題,也反過來說,老子謂之“正言若反”。這樣一種“反向思維”或“逆向思維”,在《老子》一書比比皆是。比如“明道若昧,進道若退”,“上德若谷,大白若辱”。也就是說,明白就像隱晦,前進就像倒退,高尚就像卑下,潔白就像汙黑。按照這個邏輯,當然越是重視愛護自己,就越是可以託付天下。
□ 我們也不能只順著老子的邏輯來,還得看有沒有道理吧?
■ 我看有道理。不但有道理,而且很有道理。
□ 有什麼道理?
■ 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天下人,所有人之總和也。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