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來十來萬石稅糧,為今年的徵糧大計又增加了一塊添頭。
對此方應物無奈的搖搖頭,據他估算,蘇州府隱匿土地應當在數十萬畝這個量級,清查出的這些只算十分之一而已。
但他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全部清理出來了,只能靠著抓典型威懾來取得一點成績。蚊子再小也是肉,十來萬石錢糧也算是給自己增添政績了。
時間一天天過去,方應物雖然常駐蘇州府,但也將欽差法令發到了附近的其他各府,至於具體效果如何,暫時顧不上。
蘇州府是重中之重,江南一半的錢糧出自蘇州府,所以能真正抓好蘇州府這邊就足矣。其他地方,暫且只能摟草打兔子。
轉眼之間就到了十月份。按照朝廷法令,十月份就是開徵秋糧的時間,也就是說,對於督糧欽差方應物而言,最關鍵的時候來了。
從十月份一直到年底為止,他能徵收多少錢糧,將決定著他這次差遣的最終業績。
蘇州府賦稅數量是天下之冠,宣德皇帝欽定的額定賦稅是兩百萬石,去年因為水災產生拖欠是七十萬石,至於年代久遠的拖欠不可計數。
而對於方應物而言,兩百萬石就是最低線。在兩百萬石基礎上增收越多,他的政績也就越大,當然難度也越大。
如果能今年能足額完成徵糧並連帶補上去年的七十萬拖欠,那方大欽差就是神仙了。
如今有從富戶勸捐來的十幾萬石補稅,以及清理田地追繳的十萬石補稅,合計起來是二十幾萬。再完成兩百萬石左右,方應物基本就可以算是較好的完成任務了。
秋收徵糧的具體事務,自然有各衙門去操心,方應物是管不了那麼細的,只能看著最新賬本盤算自己的任務。
十月初,方應物無所事事的翻來覆去時,突然聽到稟報說:“王魁王員外從湖廣回來了!”
方大欽差當即丟下了賬本,亟不可待的向門外行去,他可是對王魁寄予了厚望的。
當初王員外奉了方應物的命令,拿著從採辦太監那裡剋扣來的五萬兩銀子,去了湖廣販運米糧。
意圖做一個榜樣,引導蘇州富商有樣學樣,闖出一條新路子。最終目的就是,依靠湖廣方面的增收,來補充蘇州因為人口滋生而產生的米糧盈餘減少的現狀。
一晃將近兩個月過去,也不曉得王魁那邊到底是什麼情況。因為熟知歷史大勢而信心十足的方應物細細想起此事,未免也有些患得患失。
大勢畢竟只是大勢,而單論個例的成敗卻是由細節決定的,即便最終總會有人做成,但也不能保證王魁這次一定會成功。(未完待續。。)
第五百五十五章 生意服從於政治
走到庭院院首處,方應物迎面看到王魁從前庭方向過來,在這個距離,足以看清王魁的表情了。
方應物的腳步忽然停了下來,神態恢復了悠閒。因為他看到,王魁神情十分興奮,臉上雖然略有塵土色,但卻容光煥發——這說明王魁必然帶來的是好訊息,那麼他又何必緊張?
果不其然,王魁三步並作兩步衝到方應物面前,急忙稟報道:“我這次去湖廣。。。。。。”
“不必著急,進屋說話,先喝幾口熱茶潤一潤嗓子。”方應物阻止了王魁,並親自引著王魁來到花廳。
讓雜役上了茶,然後方應物揮退左右,只留了他與王魁說話。
王魁喝過茶,又拾起話頭:“我到了湖廣,先去拜見糧道,有你的書信自是無礙。然後在漢口立了字號,拿銀子收購米糧。
湖廣那邊米價果然比江南便宜,五萬兩銀子撒了出去換回十五萬石米糧,又轉運送到瓜洲倉。有你這欽差打過招呼,自然暢通無阻。”
“瓜洲倉那邊開出的回票都拿著了麼?”方應物問道。王魁答道:“回票自然都在我手裡,一石也不曾少。”
方應物確定無疑後,露出了笑容:“這趟真是辛苦你了!今晚我設宴為你接風洗塵!”
王魁搖頭道:“都是自家人,何必如此一本正經。接風宴就不必了,你請我一起喝頓酒足矣!”
“不,接風宴是必須的,不只是你我。還有很多其他人。”方應物道:“我要讓世人都知道你的光榮事情。”
於是一封封請帖緊急從欽差公館散發了出去,當夜在欽差公館大堂上開設了宴席。
到了宴會開始時。約莫有二十餘人來赴宴。在短短一天內能湊出這個數目的客人,那已經相當不容易了。
這二十餘人裡。有三個月前曾經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