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物苦笑著對劉大公子說:“看起來,本官離了老泰山真不行。”(未完待續。。)
ps: 長考之後,決定掀過去這一頁已經寫膩歪的,讓歷史車輪趕緊滾滾前進!
第四百五十六章 成化十九年
對於張侍郎忽然成為兵部尚書唯一候選人這事,方應物想不明白。他忍不住去找張侍郎本人問了問,但張侍郎也表示莫名其妙不明所以。
既然如此,方應物也就不去想它了,左右總不是壞事。這件事對他而言,也就到此為止,後面與他再無關係。
不過方應物總算意識到,自己出的風頭已經不匹配自己的官位了,人總不能把越級當常態。
從此他就收斂起來,從成化十七年下半年開始,堪稱是“兩耳不聞朝廷事,一心只當親民官”,老老實實的攢著資歷。別的東西或許都有取巧之處,唯有資歷這個東西來不得半點虛假。
在施政時,方知縣大都蕭規曹隨,縱然是逆天改命的穿越者,他也沒有本事能全部推倒重來,不過小修小補、小恩小惠還是少不了的。
錢糧、刑名、教化、治安這縣政四大項裡,錢糧方面,方應物靠著天子准許的特殊稅收政策,用兩年時間在宣武門外新發展起一個大商業集市。這讓縣庫收入漲了一截,比初上任時充實許多,還支援了修建慈仁寺這項純政績工程。
與此同時,轄境內百姓承受的賦役有所減輕,那口碑自然是扶搖直上。只是從隔壁崇文門和大興縣那邊被分流過來不少客商,招致了隔壁不少咒罵叫喚,不過方大知縣為了自家政績,顯然是不理睬的。
而在百姓最直觀的刑名方面,方大知縣始終堅持從嚴執法的手段,拒賄若干、拒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