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8部分

在是有點“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和“非戰之罪”的意思。

張侍郎也明白,強行繼續下去沒什麼意思了。如果刑部或這都察院來詢問方應物,那幾個營官到底是死是活,方應物就不可能遮掩的住。然後部院衙門再將幾個營官提走,方應物和自己就完全沒了底牌。

見完張侍郎回到衙門後,方知縣將總班頭張貴叫來,下令放了那五個被秘密關押在縣獄大牢最深處的小營官。

方應物此舉自然有人關注,訊息傳了出去後,朝野上下議論道,似乎智計百出的方知縣這回終於主動服軟了!

對這種議論。方應物也沒轍。亦沒有本事堵住悠悠眾口,只能聽之任之,反正無傷大雅。不過就在方應物和其他看客以為這個事情已經過去時,卻事與願違的不得消停。

那五個小營官出了縣衙大獄並恢復自由身後。第三天就跑到都察院。呈上八千多字的狀子。聲淚俱下的控告方應物濫捕無辜非法拘禁,口口聲聲一定要討回公道。

好罷,要說方應物濫捕無辜非法拘禁什麼的。這勉強也算是有事實、有證據。雖然沒人相信幾個小營官有本事去扳倒聲威赫赫的方應物,但如果那幾個小營官豁出去鬧,總該能叫方應物頭疼一陣子。

朝野上下便又把目光轉向方知縣,不知道要如何應付這幾個小營官死纏爛打。

方應物卻不慌不忙的上了一封奏疏,不過內容與近期風波完全無關,仍然扯的是給太后幼弟修寺廟的事情:

“本縣奉詔於鐘鼓樓西北修建慈仁寺,至今先期勘察完畢,地契已然劃分齊備,熟手工匠已召集五十餘人。但開工尚需差役一千五百人,本縣民役不堪重負,乞請陛下於京營劃撥軍士承應差役。

另陛下先前發內帑三萬兩,足使前期支用,後續若由縣庫支出,再乞請陛下准予在宣武門外報國寺舊址設集市稅關,稅銀比照崇文門減半,號為特區,招徠四方商旅入市。

徵收銀錢可用於慈仁寺修建之用,如此一不勞陛下費心,二不必加徵民賦,三不必動支太倉國庫也,如此社稷幸甚,黎民幸甚。”

這封奏疏送入大內後,沒多久便有詔書下發,控告宛平縣知縣方應物的五名營官全部免為軍士,舉家發寧夏衛充軍效力。

後來都察院又查出,這五名營官在工地上鬧事和控告方應物,背後皆有安平伯的指使。大內便傳出詔書,將無事生非的世襲安平伯貶為世襲指揮使。

有些人一時不明白天子反應為何如此迅捷,快刀斬亂麻般就把那五個營官處置了。但有明眼人卻很快分析出來了——

方應物身負督工敕建慈仁寺的職責,上疏時大談特談需要一千五百名軍役,顯然不是無的放矢。而那幾個小營官因為上次疏浚工事問題,沒完沒了的給方應物上眼藥,這不是損害方應物督用軍役的威信麼?

天子為了維護方應物威信,保證慈仁寺這項重點工程的進度,那必須要殺雞駭猴!五個小螞蟻無足輕重,惹了天子煩心就只有倒黴。

總而言之一句話,方應物還是那個方應物。。。。。。想落井下石趁火打劫的,還是算了。

但很快,又有另一道詔書出現在朝廷諸公面前,立刻奪去了所有人的注意力。這道詔書來的很突然,任命尹直為南京禮部尚書。

按照規矩,一般部院高官都要經過廷推這道程式,但唯有吏部尚書例外,是可以直接由天子下詔任命的,這不算違規發中旨。因為吏部掌握銓政大權,這項權力名義上是屬於天子的,吏部只是代管,所以吏部尚書的任命與內閣大學士一樣,可以由天子一言決之。

尹直被任命為南京吏部尚書本來不值得奇怪,但是在這個背景下就很奇怪了。。。。。。

眾所周知,尹直一直在南京為官,這次他在萬首輔的支援下瞄上了兵部尚書職位,而且是最大熱門人選。

在這個節點上,天子突然任命尹直做南京吏部尚書,很是意味深長,其實就是表示把這個兵部尚書最大熱門候選排斥了出去。換句話說,莫非天子有了屬意人選?

答案很快就揭曉了,吏部擬出的廷推兵部尚書候選名單上,只有兵部左侍郎張鵬一個人。

滿朝得知訊息後震撼不已,難道方應物有鬼神莫測之能麼?而方應物更震撼。。。。。。不知怎麼,他想起了遠在二百里外博野縣守制的老泰山劉棉花。

好像有一道看不見的大手,從博野縣伸到京城操縱著兵部尚書爭奪這件事,但以方應物的精明也看不懂。

忽然感到冷汗從背後流了下來,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