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40部分

徵集了三千人,然後在次日早晨,服役民眾集中在縣衙,一起向皇宮出發。

縣衙官吏也幾乎全員出動,押送和監視著三千民役,一直走到了西華門。宛平縣這批差役負責的是大內西苑,放在二十一世紀,這個地方應該叫做中南海。。。。。。(未完待續。。)

ps: 還有月票否?

第四百五十九章 掃雪(上)

方大知縣裹著輕裘,穿著皮棉靴,頭戴護耳,外罩斗篷。。。。。。全副裝備的漫步於銀裝玉裹、細碎瓊花之中,倒也不覺得寒冷,還出了幾分詩意。

這裡是西安門大街,前面過了西安門就進了皇城西部,包括太液池在內的西苑以及十大內庫、內校場等都佈局在西皇城。

方知縣的後面,則是一條綿延漫長的隊伍,粗粗看去也有數以千計,都是從縣裡徵發來的役夫。等一會兒宮裡太監點視過後,便要進皇城掃雪去。

旁邊張貴哈著氣稟報道:“小的略略清點過了,一個衙役盯著兩三個甲首里老,每個甲首里老盯著本坊本鄉的役夫,大致不會出錯的。”

正在等待放行進皇城的過程中,另一隻很相似的隊伍出現在西安門大街對面,最前方帶隊的同樣是一位知縣。一看便知,那邊是從京城東半部大興縣徵發來的差役。

方應物露出一個最標準的微笑,走到大街中間,遙遙對著另一側的大興知縣抱拳問候道:“尤大人也來了?多日不見近來可好?”

這位尤大人沒甚氣量,冷哼一聲,別過頭去,權當沒看見方應物。方應物不以為意,又笑了笑走回本隊,不過倒是惹得宛平縣役夫一陣鼓譟,很是為自家青天鳴不平。

張貴一邊搖頭一邊抓緊機會拍馬道:“那邊尤縣尊的風度與大老爺相比,簡直差了十萬八千里。。。。。。”

方應物啞然失笑,“吾輩得了便宜就不要賣乖了。多多體諒尤大人的心情。”

話說京城商業繁榮、店鋪密佈,兩個附郭縣與別地也有所不同。除去朝廷規定死的各項賦稅外,縣庫入賬的活錢也不少。大都來自於這些商家。

而傳統的商業聚集區多在東邊大興縣,因為距離運河近,從運河方向入城最方便的城門就是大興縣境內的崇文門。據不完全統計,大興縣商鋪數量是宛平縣的兩倍,佔據京城的三分之二。

但方應物執掌宛平縣印以來,這兩三年時間宛平縣卻逆勢而上,逐漸拉平了與大興縣的差距。目前宛平縣商鋪數量與大興縣已經基本相當,甚至有超越苗頭。

究其原因,一是方知縣有本事從朝廷要來“低稅率”特殊政策。稅率低當然就比較吸引商家,起碼錶明瞭一種重商的態度。

二是達官貴人多住在西城,方知縣憑藉此優勢大舉建設大規模集市招徠商戶,吸引了從東邊商家不惜多走六里路,從宣武門入城;

三是方知縣官聲剛正,能扛住不少朝廷各衙門的胡亂攤派,商鋪開在宛平縣比較有安全感。

總體盤子就這麼大,宛平這邊吃得多了,大興縣就吃得少了。這一年來縣裡小金庫收入銳減,叫大興縣的尤知縣極其不滿。

特別是尤知縣原本籌劃用這兩年時間,大舉翻修朝陽門內外、崇文門內外四條大街,作為展示自己的政績工程。

結果因為縣庫現錢減少。最終只能開工修半條,氣得尤大人向朝廷告了隔壁某知縣一狀,但也沒什麼迴響。

最讓尤知縣憤怒的是。方應物聽說了他的工程籌劃,居然依葫蘆畫瓢的把工匠挖走了。開始動手翻修皇城西大、小時雍坊一帶的街道衚衕。

這裡是朝臣、顯貴密集居住的高檔坊區,方應物在這裡修路很討巧。把泥濘爛土路換成了乾淨整潔的石板路,博來不少口碑。。。。。。

有此種種前因,尤大人見了方應物,能給好臉色才叫奇怪,方應物也就“大度”的不計較了!

不多時,從西安門裡出來幾位內監,其中一個朝著方應物走來,比劃著吩咐道:“以西安門外大街、西安門、太液池玉河橋一線為界,皇城內外北邊歸你們宛平清掃,南邊歸大興清掃。切記,爾等官民不得逾越宮城牆外夾道一步!”

方應物尚未答話,總班頭張貴迅速湊到方應物耳邊低聲道:“這樣安排是坑我們!前些年時小的為清掃積雪來過一次,記得西皇城裡,各倉庫、校場、經局廠、還有大部分殿宇都在北半邊,南邊則空曠的很。

若按照南北分界,我們宛平縣役夫的活計要超過大興縣很多,因而小的認為如此劃界絕不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