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楊星每年暑假都會和母親回山城來玩,每次都住在外婆外公的老式木板房裡。這老房子是87年水災後重建的二層樓,潮溼陰暗走在樓上還有吱吱呀呀木板不堪重負的聲音。楊星畢業回山城工作頭幾年沒房子就暫居在這裡,對次有很深的感情的。
這老房子地段不好,雖地處市中區,周圍也是一片類似的木板房。其中住戶以下崗職工居多,還有不少是出租給外來民工的,號稱是“都市裡的村莊”。片區人員複雜,環境髒亂,治安很差,就像是一塊癩痢頭皮鑲在市中區邊緣,是歷任山城市政府都頭痛的地區。
但今天一片喜慶,一早上就有一隊隊學生擺出夾道歡迎的佇列,手捧鮮花守在老屋巷子口外,社群的老年鼓樂隊鑼鼓喧天奏著樂。不知就裡的一明老婆婆拉著相熟的居委會幹部問道:“今天是哪位領導來參觀啊?”那幹部神秘的低聲道:“不是領導,是巷子梯坎下面何么爸家的三女兒回來了。”老婆婆疑惑道:“他們家我可認識,何家二妹還和我姑娘是小學同學,她們家不是工人嗎,怎麼發達了?”
“噓!小點聲,聽說他們家兒子現在厲害的很,聽說人家現在是什麼國務院的專家,家裡還是香港的百萬富豪,區長都要親自迎接。你看你看,警車都開過來了,真不得了,一二三四五,多少輛摩托和汽車!這氣派,市長都比不上,這才叫衣錦還鄉啊!”
第一部 初出茅廬 第一百一十三章 富貴逼人來
中國人對於春節的重視遠超過其他節日,外出打工的遊子們這天再忙也要抽空回去和家人團聚,由此誕生了世界上別國難得一見的奇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的短時遷移——春運。(牛文小說~網看小說)前世裡楊星和老媽每次登火車回山城過年都無異於一場戰爭,和天鬥,和人鬥,和交通工具鬥。現在總算可以擺脫了這樣的生活,回想起來還有些懷念。
不過現在一下車,警察就排出一條通道來,市政府和區政府的官員相伴左右,老媽滿面春風的揮手和老鄰居老朋友們揮手致意,活像是中央領導下鄉送溫暖,估計回到前世的窘境她絕對不幹。老爸被老媽挽得死死的,也只有配合著擠出笑容向周圍點頭致意,還不停地和周圍官員們寒暄應酬,顯然還是不適應這種場合。
這些官員大部分是街道和區裡的幹部,層次雖低了些,但訊息靈通,道聽途說楊星一家是從內地跑到香港發達的大富豪,都先入為主的認定一家之長的楊榮光是那家大集團的首腦。寥寥數語還談不上巴結,但有機會能拉近關係還是要爭取的。弄得這段不足百米的巷子大家走了整整十幾分鍾,加上聽到訊息的街坊領居都擠過來看稀奇,楊星覺得自己一家活像動物園裡展出的熊貓。暗自慶幸這回身邊一個紅顏沒敢帶,讓她們各自回家過節果然是明智的主意。這些禍國殃民的主兒今天要在了,只怕這一個片區的人打破頭都要擠進來了哪還有自己的好日子過?
進了老屋,只見大舅、小舅、大娘、小娘等閤家上下全部到齊,連帶著他們夫、婦自己的親戚幾十號人濟濟一堂,老屋子上上下下加上屋後搭建的違章建築不過兩百平米,裡面連轉身都困難。何桂枝先就通知了街委會,把老屋旁邊平時用來給居民鍛鍊用的一個空壩子給騰出來,還把老鄰居也一起請來,開了十幾桌流水席,總算是大家熱熱鬧鬧的都坐了下來。
何桂枝春風得意,連帶著親戚們也是揚眉吐氣,大部分人現在都在國營單位上班,這幾年效益都不好,現在身邊突然冒出個大金山,總算感覺到輪到自己富貴逼人了。人逢喜事精神爽,這流水席像流水一樣不停傳著菜,大家吃得高興,加上彼此談論一年的家長裡短,這段飯從中午一直吃到晚上。最後大家圍在最有山城特色的菜餚——火鍋前,大家才有空閒詢問楊星一家的近況。楊星很適應這種熱鬧的場合,記憶裡自己參加工作後,就住在老屋裡,這些親戚和街坊鄰居都彼此幫助,雖處於社會底層但人情味十足。現在自己有能力了,對於這些身處貧窮但心胸豁達的人們當然要幫他們一把。
那些鄰居和官員們一樣都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到現在仍認定楊榮光和何桂枝才是掌權人,自然是圍著他們探討“發財大計”,弄得他父母有些尷尬。被晾在一邊的楊星不著惱低頭吃菜,反正這次回老家就是想讓父母長臉的,讓他們聽聽朋友親戚的奉承還是很有滿足感。
當然何桂枝的兄妹們透過何桂枝還是知道些楊星的事蹟,況且他父母談到大額投資時都要先看看楊星的臉色,心下都開始嘀咕莫非他們這個貌不驚人的的兒子才握著經濟大權?等酒過三巡,楊星的大舅何松枝就試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