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1部分

動發射方式的演變。核導彈體積重量大大減輕,但射程和威力成倍上升。美國人有核潛艇優勢,具備很強的“二次反擊“的能力,無形中提高了核威懾力。為對抗美國,前蘇聯想到的解決辦法就是發揮自己陸基導彈的長處,解體前把研發重點放在地面車輛機動導彈發射方式上,“白楊”和“白楊m”機動洲際導彈應運而生。

相比這兩國,國內雖然六十年代就完成了原子彈和氫彈的實驗,但一直秉承“最低核威懾”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擁有“二次核反擊”的能力就至關重要。如何確保最低威懾數量的洲際導彈在躲過敵方攻擊後仍能成功發射,併成功穿透敵導彈防禦體系,將核彈頭投擲到選定目標,就成為中國二炮部隊的頭號任務。

我國第二代洲際導彈東風…5採用了地下加固發射井的方式,但東風…5數目太少,只有20枚左右,戰時很容易被人一鍋端。99年閱兵式上出現的東風…31和東風…41型導彈採用公路機動車輛發射方式無疑讓人眼前一亮。

這兩型導彈平時由運輸起豎發射三用車載運實施公路機動,大大增加了敵方打擊的難�